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康僧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康僧會(?—280年),三國時代首位至東吳弘法的佛教僧人、譯經師,其先祖為康居(今哈薩克斯坦東部及錫爾河中下游)人,故稱「康」。
生平
其家族世居天竺,後來其父因經商移居交趾(今越南)[1]。十余岁时,喪雙親,服喪後出家,從學于南陽的韓林、潁川的皮業、會稽的陳慧等人,學習漢譯佛典和禪觀[2][3]。为人弘雅,有识量。笃志好学,明解三藏,博通六经,涉猎天文图纬。三国孙权在位时,佛教未行。康僧会想要兴佛立寺,设像行道,于是在東吳赤烏十年(247年)(或說為赤烏四年[4])至建業(南京)設立道場傳揚佛教。
由於其服裝相貌與俗人有異,被訴於吳主孫權,孫權召而詰之,後來孫權感其威神,为之建立「建初寺」[5]。梵唄也于此時傳入中國。據《高僧傳》載,康僧會以建初寺為中心從事譯經和傳教,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因病去世為止[6]。
譯經和注疏
按《出三藏記集》記載,康僧會在吳大帝孫權、吳少帝孫亮在位時譯出:
此外,他還註解了《安般守意經》、《法鏡經》(即《郁伽長者所問經》同本異譯)以及《菩薩道樹經》[8]。
他的翻译辞趣雅便,义旨微密。其他記載則有提到《舊雜譬喻經》為康僧會所譯,不過梁曉虹比對《舊雜譬喻經》與《六度集經》之慣用語彙,認為《舊雜譬喻經》並非康僧會所譯。繼之又有遇笑容、曹廣順從用語推究兩經之關係,亦持相同看法[9]。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