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康日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康日知(—789年),字日知,粟特人,唐朝軍閥,用计策平定李惟岳叛乱,二帝四王之乱时坚守孤城,历任三镇节度使,封郡王[1]

生平

本為西域康国人,内迁先后定居于灵州、京师长安。[2][3]祖父康植在开元九年(721年),曾随朔方大总管王晙征讨突厥康待宾部,立有战功,升为左武卫大将军,封天山。父康孝义万安军府折冲都尉[1]

康日知青年从军,在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帐下效力(可能加入过安史叛军),侍奉其子成德军行军司马李惟岳[1]官至节度押衙、左厢步军都使、同节度副使、[4]赵州刺史。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宝臣死,李惟岳请求唐廷许其继承成德节度使之位,唐廷不准,惟岳遂叛。康日知忠于唐廷,与州别驾李濯及将校等百人歃血为盟,坚守赵州,惟岳命令成德军先锋兵马使王武俊等率部攻打赵州,康日知派使者告诫王武俊说:“贼军实力十分孱弱,怎能与之犯险?我赵州城池坚固,将士团结,即使长时间也不能被攻下,而且贼所依靠的只有田悦魏博节度使),田悦的部队在邢州城下死伤惨重,血水流入护城河里可以让人漂起,却连邢州城半面女墙都未能破坏,又何况像我们这样坚固的城池。”又伪造唐廷公文,展示给王武俊,说:“朝廷的使者带来诏书告诉中丞(王武俊时官御史中丞),中丞为什么辜负天子,追随一小儿做跳梁小丑呢?”这让王武俊明白了利害,便回军杀李惟岳,将惟岳的首级献给朝廷,李惟岳之叛平定。[1]

唐德宗对康日知的计策甚为嘉许,建中三年(782年)二月,升授他为御史大夫、赵州刺史、深赵都团练观察处置使,封榆林郡王,赐实封食邑二百户。[3]

建中四年(783年),二帝四王之乱,恒冀观察使王武俊反,遣将张钟葵攻打赵州,康日知将其击败,并把俘虏献往京师。但孤守赵州,独木难支,有弃守之心。兴元元年(784年)正月,为了打败朱滔。唐廷以深、赵并入成德军为条件,换取王武俊进攻朱滔,调康日知为奉诚军节度使、同州刺史,又任晋慈隰节度使,还未到任,三州已降于河东节度使马燧,唐廷就将晋慈隰节度使授给马燧。八月,在唐廷允许下,康日知接受马燧让与的晋慈隰节度使一职(按照惯例应还有节度的首州即晋州刺史一职),又见府库完整,且其父就曾任职于晋州万安府,大喜过望。[5][6]累加至检校兵部尚书左威卫上将军,[7][8]改封会稽郡王[註 1]

贞元元年(785年)十一月,陪唐德宗于长安南郊祀昊天上帝[9]贞元五年(789年)十二月,康日知病故,[10]赠尚书左仆射,后赠太子太师。[11]

Remove ads

家庭

  • 曾祖父:康校尉,隋左武衛大將軍。[3]
  • 祖父:康植,又作康石、康延庆,[8]左武卫大将军、长州刺史、天山县开国男。[3]
  • 父:康孝义,万安府折冲都尉,后累赠至户部尚书。
  • 兄弟:康日琮,成德节度衙前将。[4]
  • 子:第四子康志达(768-821年)幽州卢龙节度衙前兵马使、检校光禄卿、赠莫州刺史。[8]
    第五子康志睦(775-833年),字得众,检校尚书左仆射、泾原节度使、会稽郡公、赠司空。
    康志宁,不知排行,唐宪宗年间任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左龙武将军知军事。
  • 孙:康承训,康志睦子,左千牛卫大将军、会稽县男。
  • 曾孙:康传业,康承训子,鄜坊节度使
    康传圭,康承训子,河东节度使

注释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