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弗朗切斯科·阿耶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弗朗切斯科·阿耶兹(義大利語:Francesco Hayez,發音:[franˈtʃesko ˈaːjets];1791年2月10日—1882年2月12日),是一位意大利画家。他被认为是米兰19世纪中期浪漫主义的主要艺术家之一,并以其宏伟的歷史畫、政治寓言和肖像画而闻名[1]。

此條目不符合維基百科的质量标准,需要完全重寫。 (2023年11月2日) |
生平
弗朗切斯科·阿耶兹來自威尼斯的一個貧窮家庭。他的父親有法國血統,母親來自穆拉諾島。弗朗西斯科是五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由他的姑姑和姑姑的丈夫帶大,姑姑是一位富有船東和藝術收藏家的妻子。由於弗朗西斯科從小就表現出繪畫天賦,他的叔叔將他收為藝術修復師的學徒。弗朗西斯科後來成為畫家弗朗西斯科·馬喬託 (Francesco Maggiotto)的學生,在那裡學習了三年。 1806年,他進入新改組的威尼斯美术学院學習繪畫課程,師從特奧多羅·馬蒂尼 (Teodoro Matteini)。1809年,他在學院美術館 (威尼斯)舉辦的比賽中獲勝,並因此前往羅馬的圣路加学院(Accademia di San Luca)學習一年。 弗朗切斯科在羅馬一直待到1814年,之後他移居那不勒斯,受後來成為那不勒斯國王的若阿尚·缪拉 (Joaquin Murat) 委託,創作了《阿尔喀诺俄斯宫中的奥德修斯》 (Ulysses in the Court of Alcinous);在1830年代中期,他曾參加米蘭的沙龍;1850年,他被任命為米蘭布雷拉画廊館長。
對弗朗切斯科·阿耶兹的評估很困難,因為他沒有在作品上簽名或註明日期。 此外,他經常繪畫相同的構圖,有些幾乎沒有差異。 他早期的作品顯示出多米尼克·安格爾 (Dominique Angle) 和拿撒勒運動 (Nazarene School) 的影響。 他後期的作品則顯示出回歸古典的傾向。
Remove ads
圖庫
-
71岁自画像
-
斜倚宮女(1839)
-
吉安·賈科莫·波爾迪·佩佐利的肖像
-
耶路撒冷聖殿被毀(1867年)
-
十字軍在耶路撒冷附近飢渴(1836-1850)
-
帕爾加的難民(1831)
-
拜倫戲劇「兩個福斯卡里」的場景(安東尼奧·貝爾諾基家族收藏,現藏於卡里普洛基金會博物館)
-
西西里晚禱場景1(1821–22)
-
西西里晚禱場景3(1821–22)
-
以掃和雅各的會面
-
後宮新寵
-
芭蕾舞女演員卡洛塔·夏伯特飾演維納斯(1830)
-
宮女(1867)
-
蘇珊娜在她的浴室(1859)
-
裸體沐浴者
-
宮女與書(1866)
-
冥想(1851)
-
乔恰拉[2]
-
參孫和獅子(1842)
-
马蒂尔德·朱瓦-布兰卡(1851)
-
圣安蒂莫公主(1840–1844)
-
安东尼埃塔·塔西斯·巴西利科(1851)
-
来自克雷姆纳戈的费利西娜·卡利奥·佩雷戈(1842)
-
安东尼埃塔·维塔利·索拉(1823)
-
安東尼奧·羅斯米尼的肖像(1835)
-
卡米洛·本索,加富尔伯爵(1864)
-
马西莫·达泽利奥的肖像(1860)
-
亚历山德罗·曼佐尼的肖像(1841)
-
康特·尼尼的肖像(1823)
-
利未人以法莲(1842–1844)
-
《胜利的运动员》(1813)
-
《复仇三联画:复仇誓言》(1851)
-
《复仇三联画:秘密指控》(1847–1848)
-
《复仇三联画:对手的复仇》(1853)
Remove ads
参见
延伸阅读
- M. Albertario, Lettere dalla periferia dell'Impero. Enrico Banzolini e Francesco Hayez, in Musei lombardi a tre colori. Materiali tra arte e storia, Torino 2012, pp. 41–69.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