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法蘭索瓦·安托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法蘭索瓦·保羅·安托萬(法語:François Paul Anthoine;1860年2月28日—1944年12月25日),法國陸軍將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西線戰場擔任要職,曾任法國第一軍團司令與法軍總司令菲利普·贝当的參謀長。
安托萬於1883年軍校畢業,曾在非洲與越南作戰,於1911年成為法軍副參謀長愛德華·德·卡斯泰爾諾將軍的副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安托萬擔任第二軍團參謀長,後於1914年10月轉任一線作戰。1915年9月,他升任第十軍軍長,在索姆河戰役表現出色。1917年3月,安托萬升任第四軍團司令,於6月轉任第一軍團司令,在帕斯尚爾戰役中指揮步砲協同進攻,有效率地達成作戰目標。1917年12月,他被任命為貝當的參謀長,後被指責在皇帝會戰期間有失败主义思想而被解職。1944年12月25日,他在巴黎去世。
Remove ads
早年
法蘭索瓦·保羅·安托萬於1860年2月28日出生在法蘭西帝國勒芒的中產家庭,父親埃米爾·安托萬(Emile Anthoine)是教授與督學,母親是莱翁蒂纳·德里翁(Léontine Drion),他在兩個孩子中排行老大[參 1][1]。他年少時就讀综合理工学院和砲兵與工程應用學院,於1883年被授予砲兵中尉軍階。1885年至1887年間,他曾在非洲和中南半島北部服役。1889年,安托萬晉升為上尉,並擔任過各種常規的參謀和一線職務。1910年,安托萬晉升為上校,並成為第48砲兵團團長。1911年,他轉調至法國總參謀部,協助法國陸軍副參謀長愛德華·德·卡斯泰爾諾將軍組織軍隊備戰。1913年12月28日,安托萬晉升為旅級將軍[1]。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7月底,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意志帝國駐法大使威廉·馮·舍恩遞交對法宣戰書,德軍開始實行總參謀長小赫爾穆特·馮·毛奇的戰略進攻計劃,經低地地區入侵法國[2]。此時愛德華·德·卡斯泰爾諾將軍已成為第二軍團司令,而安托萬繼續擔任其參謀長[1]。8月14日,卡斯泰爾諾指揮的法國第二軍團及法國第一軍團對洛林發動輔助攻勢,意圖德軍引向南方,幫助第三軍團及第四軍團擊垮德軍中央,威嚇正在比利時進軍的德軍右翼[3]。第一軍團派遣兩個軍進入孚日山脉、兩個軍向薩爾堡推進,而第二軍團則派遣兩個軍部署在前者左側、剩餘部隊向莫朗日推進,兩軍團在第一天都進展順利[4][5]。法軍接下來幾天繼續向前推進,直到8月20日德軍發動反攻,法軍被迫一路撤回本土。8月24日,德軍經沙爾姆峽向法軍進攻,法軍正面部隊擋住攻勢,同時法軍側翼成功迂迴德軍,迫使德軍向後撤。之後,法國第二軍團又擋住德軍的新一波攻勢[6]。

1914年10月9日,安托萬成為第20師師長,並與其他部隊一同守住阿拉斯。1915年9月,他升任第十軍軍長。他於該月至1916年6月間,率部在阿戈讷地區的拉格吕里林地防守與鞏固法軍陣地,任務是阻斷德軍試圖從貧瘠香檳地區(Champagne Pouilleuse)繞過凡爾登、迂迴法軍側翼的任何行動[1]。1916年7月,英法聯軍發動索姆河攻勢,北側的英軍進攻德軍陣地時遭重創,首日多達57,470人傷亡;南側的法國第六軍團則進展順利,首日就達成所有作戰目標,並俘虜4,000名德軍[7]。此時,安托萬第十軍所屬的第十軍團亦部署於索姆河南岸。9月4日,第十軍團獨自發動進攻,安托萬的第十軍擔任該軍團右翼,除未能佔領绍讷外,都輕鬆達成目標。然而之後數日法軍進展甚微,霞飛遂暫時叫停攻勢[8]。10月10日,第十軍團在索姆河南岸河的南岸佔領绍讷,隨後又進攻阿布兰库尔-普雷苏瓦尔,並頂著傾盆大雨和德軍猛烈的反擊,守住新佔領區。11月,英法聯軍終止索姆河攻勢[9]。
1917年3月25日,安托萬升任第四軍團司令,駐紮在莫龍維利耶,率部投入香檳山戰役[10]。之後,他因在前線出色地利用火砲禦敵,被法軍總司令菲利普·贝当選中率領第一軍團參與由英軍為主力的帕斯尚爾戰役。6月9日,安托萬抵達圣奥梅尔的英軍基地,經商討後於22日向部隊下達指令:「第一軍團將在黑格元帥的指揮下參與英軍主導的攻勢,其作戰區域為埃特薩(Hetsas),在英軍的極左翼擔任其支樞。其目標為推進至布蘭卡特泊與豪特许尔斯特森林中間的施滕貝克一線[11]。」7月31日,帕斯尚爾戰役爆發,法國第一軍團突然且迅速推進,其砲兵壓制德軍火砲,並重創德軍防禦工事[12][13]。然而整個8月幾乎都在降雨,下一階段進攻只得推遲。8月16日,第一軍團再度達成進攻目標,然後停下修整等待英軍主力奪下格吕韦尔高原(Gheluvelt plateau)[14]。10月9日,法軍重啟攻勢,步兵在砲兵協助下迅速推進,傷亡423人,俘虜537名德軍。10月27日,聯軍再起攻勢,法軍火砲徹底壓制德軍火砲,法軍飛機也掌控制空權,沿路機槍掃射德軍增援縱隊。當帕斯尚爾戰役結束時,法軍與比軍已佔領從布蘭卡特泊與豪特许尔斯特森林的防線,清除艾泽尔河沿岸的德軍[15]。之後,該軍團離開佛兰德,司令部移至法國圖勒。安托萬的部隊6個師在三個月的戰鬥中面對13個德軍師,共發射六、七百萬噸各種口徑的砲彈,傷亡8,527人,其中1,625人陣亡,俘虜1,500名德軍[16]。
1917年12月,安托萬被任命為法軍總司令貝當的參謀長,當費迪南·福煦提出建立一支由最高戰爭委員會控制的協約國預備隊時,其其幫助黑格和貝當否決該方案[10]。1918年春,德軍在西線實施一系列攻勢。3月21日,德軍發動米夏耶爾作戰,重擊英國第五軍團,後與協約國軍陷入陣地戰。4月9日,德軍轉而進攻利斯河,深入聯軍防線後於29日停止作戰[17]。5月27日,德軍火砲群開始轟炸聯軍陣地,迅速突破第六軍團與其友軍的陣地,並在接續數日推進至苏瓦松與蒂耶里堡[18]。安托萬隨後被指責為失败主义,應費迪南·福煦的要求被解職,轉而成為法軍監察局人員,直至戰爭結束[10]。
Remove ads
戰後
戰後,安托萬於1919年3月10日至1920年4月1日間負責佔領區的戰俘事務,之後主持聯合研究小組,直至1921年6月16日退休。1940年至1944年間,他被德軍囚禁,在法國解放後於1944年12月25日在巴黎去世。他在唯一尚存的回憶錄殘篇中,猛烈抨擊協約國總司令費迪南·福煦元帥與美國總統伍德罗·威尔逊[10]。
註腳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