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弘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弘晳(1694年8月25日—1742年10月26日,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七月初五日辰時-乾隆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卯時),滿洲鑲藍旗人,清聖祖康熙帝的嫡孫,理密親王允礽的第二子,生母為側福晉李佳氏。
Remove ads
生平
弘晳出生於康熙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1694年8月25日),祖父為清聖祖康熙帝,父親為皇太子胤礽,弘晳自幼受祖父康熙帝賞識栽培養育宮中。胤礽後來被廢太子之位。雍正帝登基後,胤礽避諱改名允礽。
雍正元年(1723年),弘晳受封理郡王。雍正二年(1724年)允礽去世,追封理親王。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由於弘晳受康熙帝鍾愛,雍正帝遵從遺命,弘晳進封為理親王,且世襲罔替。
乾隆四年(1739年),弘晳引咎至宗人府受審,並試圖駁斥將其入罪的指控和供述。之後,乾隆帝命宗人府革除弘晳的親王爵位。二十九日,宗人府奏曰:「理親王弘晳因罪革退,其王爵請令何人承襲」。乾隆帝命由弘晳的幼弟弘㬙遞降繼承允礽之位,封為理郡王。
不久又將時年四十六歲的弘晳改名為「四十六」(满语:ᠰᡟᡧᡳᠯᡳᠣ,穆麟德轉寫:syšilio)。
乾隆七年(1742年)九月二十八日卯時,弘晳卒,年四十九歲。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乾隆帝令在玉牒內恢復允禩、允禟、弘晳三人的原名,和三人的子孫一併收入皇室玉牒,恢復其宗室和原名,但三人的原王爵皆不恢復。[2]
封和碩理親王弘晳冊文
奉天承運雍正皇帝制曰:寶玉攸頒,式衍銀潢之慶;介圭申鍚,宜昭金冊之榮。擴茂典以推恩,崇班特晉;篤宗支而展愛,顯秩加隆。誔賁新綸,聿彰成憲。咨爾弘晳,乃皇考聖祖仁皇帝之孫,朕之姪也,賦性樸實,持躬謹恪,礿膺爵命,循矩度而無愆;早列藩封,服訓言而自勵。克副優隆之德意,宜敷渙汗之恩施,爰沛寵光,用昭嘉獎。授以冊寶,封爾為和碩理親王,世襲罔替。於戲!敬修乃德,務樂善以希賢,淑慎爾儀,尚持盈而知戒。勗成今器,祇荷嶶章,期渥澤之欽承,迓鴻庥於有永。欽哉!
家庭及關連[3]
- 弘晳排行第二,有一兄十弟:
- 妹:
Remove ads
- 長子:永琛(1712年-1766年),嫡母烏梁罕濟爾默氏出,官至二等侍衛。嫡妻納喇氏,護軍參領察達哈之女。
- 次子:永琳(1714年-1739年),嫡母烏梁罕濟爾默氏出,閑散。嫡妻扎魯特氏,驍騎校六十一之女。
- 三子:永玫(1714年-1788年),庶母兆氏出,閑散。嫡妻扎庫塔氏,尚書關紫之女。
- 四子:永珣(1714年-1756年),庶母強氏出,官至三等侍衛。嫡妻瑪喇氏,新藻之女;繼妻那察氏,主事瑪興阿之女。
- 五子:永瑾(1717年-1777年),庶母張氏出,閑散。嫡妻棟鄂氏,護軍參領巴克三之女。
- 六子,未命名(1718年-1719年),庶母強氏出,早卒。
- 七子:永珽(1719年-1751年),庶母張氏出,閑散。嫡妻錢佳氏,佐領特克山之女。
- 八子:永玿(1720年-1762年),庶母兆氏出,閑散。嫡妻顏扎氏,留保柱之女。
- 九子:永琚(1720年-1765年),庶母強氏出,閑散。嫡妻棟鄂氏,筆帖式富瑤之女。
- 十子:永琠(1721年-1772年),庶母強氏出,閑散。嫡妻章佳氏,一等侍衛西蘭泰之女。
- 十一子,未命名(1723年-1723年),庶母張氏出,早卒。
- 十二子:永瓘(1724年-1800年),庶母張氏出,閑散。嫡妻郭絡羅氏,典簿岱經之女。
- 十三子:永珮(1726年-1763年),庶母張氏出,閑散。嫡妻劉佳氏,員外郎蒼格之女。
- 十四子:永淮(1728年-1793年),庶母兆氏出,官至護軍參領。
- 十五子,未命名(1730年-1732年),庶母張氏出,早卒。
- 十六子,未命名(1730年-1732年),庶母袁氏出,早卒。
- 十七子:永積(1734年-1754年),庶母強氏出,閑散。嫡妻叩德氏,三等侍衛福良之女。
- 十八子,未命名(1739年-1742年),庶母張氏出,早卒。
- 長女縣君,庶母強氏出。雍正六年十二月嫁郭羅絡斯公策旺扎卜。
- 次女,庶母章氏。雍正十年十二月嫁奈曼台吉敦多布。
- 三女,庶母章氏出。
- 四女,庶母兆氏出。
- 十二女郡君,庶母強氏出。
- 十六女,庶母章氏出。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