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李德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張李德和
Remove ads

張李德和(1893年5月6日—1972年12月11日[1]),連玉羅山女史琳瑯山閣主人題襟亭主人逸園主人等;[2]臺灣雲林縣詩人、畫家,出身雲林西螺望族,為清朝水師副將李朝安後代、儒學訓導李昭元長女,後嫁嘉義醫士張錦燦為妻,皇民化後曾改姓長谷。[2]在協助丈夫事業之餘,亦加入西螺菼社、嘉義羅山吟社,也曾組琳瑯山閣詩會、鴉雀書畫會、題襟亭填詞會、連玉詩鐘社、小題吟會等文人聚會。[3]而除了詩作之外,她在畫壇上亦有所成就,除作品多次入展外,還在1942年獲得「推薦畫家」與「無鑑查畫家」的榮譽[4]

事实速览 張李德和Tiunn Lí Tik-hô, 出生 ...
事实速览 漢字, 白話字 ...
Remove ads

生平

張李德和在光緒十九年(1893年)5月6日(有些資料記5月18日)[1]出生於大清福建臺灣省臺灣府雲林縣西螺堡[5]幼時由其父傳授漢學,隨後在活源書房向其表姑母劉氏學習了五年[3]。到了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她進入西螺公學校(今中山國小)就讀,四年後(1907年)進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學海書院)就讀。明治四十年(1910年)畢業後,先後任教於斗六公學校(今鎮西國小)、西螺公學校、嘉義公學校(今崇文國小)。[4]

之後在大正元年(1912年)時她嫁給嘉義名門張錦燦為妻,隔年因丈夫從總督府立醫學校畢業後,於嘉義廳鹽水港支廳菁藔區菁寮庄(今臺南市後壁區內)開設了「諸峰醫院」,而辭去了教職以協助處理醫院事務。而後在大正五年(1916年)醫院遷到嘉義區嘉義街(今嘉義市)開業,昭和四年(1929年)改建成洋樓。改建後醫院的二樓成為夫婦起居讀書的靜室,號為「琳瑯山閣」,屋後庭園則名為「逸園」,常於此舉辦詩會。由於她在嘉義創立不少文藝聚會和結社,而在嘉義藝文界有不小的影響力,此外還因其多才多藝而獲得「詩、詞、書、畫、琴、棋、絲繡七絕」的美譽。而除了藝文界外,張李德和在昭和十六年(1941年)時還被推舉為嘉義署聯合保甲婦女團團長。[4] 日治時代晚期改名「長谷德和」。

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投降後,張李德和曾擔任過嘉義救濟院董事長、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一屆省議員、明華家事補習學校董事長、臺中書畫展委員、內政部禮俗研究委員會委員、保護養女會主任委員、蘭花盆栽展覽會會長等職,在社會各方面均有貢獻而受敬重。[4]

張李德和與丈夫育有二子七女,分別為長女女英、長子兒雄、次女敏英、三女麗英、四女瓊英、五女慧英、六女妙英、次子藩雄及七女婉英。[6] 她在民國六十年(1971年)時赴日本青森縣的長子家中養病,12月11日病逝於青森縣西津輕郡深浦町,享壽79歲。[4]

Remove ads

作品

著作

  • 《題襟亭詩集》
  • 《題襟亭詞集》
  • 《琳瑯山閣吟草》
  • 《琳瑯山閣題畫集》
  • 《張李德和詩文集》[7]

畫作

  • 《庭前所見》(入選1933年臺展[8]
  • 《木瓜》(入選1936年臺展)[9]
  • 《閑庭》(入選1938年府展[10]
  • 《蝴蝶蘭》(入選 1939年府展)[11]
  • 《扶桑花》(入選1940年府展、獲頒「總督獎」)[12]
  • 《南國蘭譜》(入選1941年府展)[13]

家庭

張李德和與張錦燦在日治皇民化期間曾改姓名,分別為「長谷德和」與「長谷武峰」,兩人育有二男七女。[2]

相关条目

參考來源

Loading content...

延伸閱讀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