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蕙芳

香港粵曲女伶及電影女演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張蕙芳
Remove ads

張蕙芳(英語:Cheung Wai-fong,1918年—?),原名麥明玉(英語:Mak Ming-yuk),廣東番禺人,香港粵曲女伶。她唱腔以風流瀟灑、清亮爽潔見稱。1930年代前後,因擅唱粵曲平喉而與小明星張月兒徐柳仙合稱粵曲歌壇界「平喉四大天王」、「平喉四傑」。粵曲代表作包括《花底流鶯》。[1][2]:126[3]:4-5

事实速览 張蕙芳, 女歌手 ...

簡歷

張蕙芳年幼家貧,由其嬸母撫養。張氏長大後,嬸母本想其當妓女,張氏不從並於織造廠當女工,但又因工作刻苦故而轉習粵曲,並於1932年14歲時投身粵曲歌壇。張氏出道較小明星稍遲,唱腔以風流瀟灑、清亮爽潔見稱。張氏曾因故得罪廣州黑幫有勢力人士,遂不能於當地歌壇賣唱,從此長駐香港歌壇。張氏於香港歌壇獻藝期間,曾得樂師徐福之賞識,聲價一度追上小明星。[4][5]:101

曾有一梁姓男子追求張蕙芳並欲迎娶她,張氏嬸母卻向對方索價3000港元,梁氏還價2000港元仍不果。其後,梁氏乃於小報上撰寫十餘篇二人之間的情史,卻由始至終沒有責怪張氏。張氏平素沉默寡言,故於歌壇亦有「木美人」之稱。[4][5]:101

1939年8月15日凌晨五時,張蕙芳自其位於中環砵甸乍街的寓所外出後,曾一度失蹤。[6]

1941年,香港淪陷期間,張蕙芳曾被香港富商林汝平包養。林汝平為主理造紙業燕梳及售賣煙灰盅的華寶洋行之華籍經理,也是荃灣圓玄學院道教徒,張氏被其包養後便離開歌壇,居於跑馬地山村道粤语山村道23號3樓。然而,二人同居後經常發生爭執,直至1949年2月14日下午,張氏忍無可忍,離家出走並返回廣州定居。林氏得知其於廣州歌壇演唱後,曾以500港元為酬希望求得張氏在穗地址。張氏後聘請梁得新律師代為致函林氏,聲明此後雙方脫離同居關係,得復自由身。二人育有二子。長子林清華,後娶鐘錶商千金倫小麗為妻。次子林清和則為聖保羅男女中學校友,後以香港大學建築工程學士畢業,並與官立學校教師何中慧結婚。[7]

Remove ads

唱片

  • 《一代名花》
  • 《灞陵傷别》
  • 《念念不忘》
  • 《心心相印》
  • 《秦樓鳳杳》
  • 《再訪珠城艷》
  • 《牽情秋夜月》
  • 《風流何價》
  • 《花底流鶯》
  • 《夢中情人》
  • 《桃花扇底詩》
  • 《柔情秋夜月》
  • 《銀燈照玉人》(與「玉京仙子」張瓊仙合唱)
  • 《笑滅銀燈》(吳一嘯撰曲)
  • 《寒香懺舊情》(胡文森撰曲)
  • 《櫻花淚》
  • 《瀟湘夢》

演出作品

電影

  • 1964年:《金鷹》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