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讀 (唐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张读(833年—889年7月21日),圣朋[1]深州陸澤人,唐朝政治人物。

生平

集賢校理张希复子[2]大中六年(852年)登进士[3]。约大中十年(860年)被宣歙观察使郑薰选入幕府从事[4]大中十二年(862年)郑薰被下属驱逐[5],张读也因而失去职位,贬邓州司户,不久任同州朝邑县尉,入同州刺史杨汉公幕府,得其推荐为试大理评事东川节度使薛耽召张读入幕府,张读因丁母忧没有上任。服丧期满后,被凤翔节度使杜悰奏充凤翔支使、歷监察御史里行殿中内供奉礼部员外郎等官,赐绯色官服。后被征拜右补阙,迁起居郎,后又获赐三品官服,改尚书司封员外郎,换兵部员外郎,出为河南县令[6]

李蔚拜相,迁张读为驾部郎中、知制诰。又迁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判弘文馆事[7]乾符五年(878年)十二月,权知礼部科举,当时人称赞他人才选拔得当[8]。遷礼部侍郎。當時有太學生四百人舉旌旗聚集於宮闕下,希望朝廷能讓張讀任禮部尚書,張讀推辭不受,改户部侍郎。隔年,迁吏部侍郎[9]

中和元年十二月初五日(881年1月8日)唐僖宗黄巢之乱,出奔成都,张读未能随驾,只得徒步赶到行在[10],後再任吏部侍郎,因选拔人才得当,唐僖宗下诏准许他在任两年,并将他的事迹张榜于曹门[11]中和三年(883年)九月,成都青羊宫出现古篆书谶语“太上平中和灾”,张读与韦昭度萧遘郑畋、王龜年等官一齐上表恭贺[12]。次年,唐僖宗回之际,命张读兼任礼仪使,恢复朝廷秩序[13]

次年末,唐僖宗駐蹕鳳翔,改任尚书左丞。又改工部尚書,充兩川慰諭使。宦官田令孜挟持唐僖宗巡幸梁州洋州,遭众人指责,遂任命自己为西川监军,投靠其兄西川节度使陈敬瑄。陈敬瑄、田令孜攻打东川节度使顾彦朗蜀道因此不通,张读奉命劝解无果,被朝廷以无功之罪,改任睦王王傅,廷议多以为屈。光启四年(888年)唐僖宗再回京后,又拜礼部尚书,还未到任,又復拜为尚书左丞。龍紀元年六月二十日(889年7月21日)遘疾,卒于万年县开化里私宅。唐昭宗辍朝一日,赠兵部尚书[14]。归葬万年县洪原乡曹村祖坟[15]

Remove ads

作品

著有《建中西狩录》十卷、《宣室志》十卷、《神州总载》十五卷、制诰诗赋杂著五十卷[16],其中《宣室志》为其十九岁时所作[17]。另有其为岳母郑霞士所作墓志《唐故尚書屯田員外郎歸州刺史韋公夫人滎陽鄭氏墓誌銘并序》,为其除《宣室志》外唯一的存世文章[18]

家庭

张读娶归州刺史韦端符次女,不到一年,韦氏早亡。又娶韦端符三女,两年后也早亡,所生子也早夭。张读担心无后,多纳姬妾,亦无子。遂過繼侄子张浔子张华相为嗣[19]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