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鏡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張鏡心(1590年—1656年),字孝仲,號湛虛,晚號晦臣,自號雲隱居士,河南彰德府磁州(今河北磁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薊遼總督。
生平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乙卯科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進士[1],次年授蕭縣知縣[2],四年(1624年)改四川合州定遠縣,五年调泰興縣知縣。崇禎二年(1629年)授禮科給事中[3]。崇禎四年(1631年)升任禮科右給事中[4],次年改禮科左給事中[5],六年江西主考,升吏科都给事中,七年主持京察。隨後升任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右少卿、南京光祿寺卿[2]。崇祯十年升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6]、兩廣總督,十三年加升兵部左侍郎,十四年罢官回籍。隨後擔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尚書銜[2],任蓟辽总督,總督關、薊、通、津軍務。甲申國變後,千里奔走以避乱,岁余始还里。入清后不仕。卒,順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进士汤斌作《前兵部尚书湛虚张公墓志铭》。
为好友明天啓二年(1622年)壬戌科同榜进士、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 (天启进士)作《王文安公神道碑铭》。为孙奇逢的《夏峰先生集》作序。清江苏巡抚朱国治(时顺治朝直隶顺德府知府)于顺治十年(1653)建邢台小西天圣母殿,请张镜心为之撰《小西天建脩圣母殿碑记》(该碑现仍存)。
据载,在河北省冀南新区(隶属河北邯郸市)南城乡东南城村发现明代兵部尚书张镜心墓地的御制石匾、石碑。
Remove ads
著作
有《易经增注》、《云隐堂集》三十卷(子張溍 (順治進士)辑)、《驭交纪》等传世。
家族
曾祖张雪,贈徵仕郎。祖张一清,贈文林郎。父张仁膺(又张仁声),贡士、四川省乐至县知县,封礼科给事中。母许氏,追封淑人。第五子张溍,順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孙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科二甲进士、礼部侍郎張榕端,序《磁州志》。曾孙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科二甲进士张丙厚。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