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鴻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張鴻明(1920年9月30日—2013年7月26日),生於福建省同安縣(今廈門市同安區)東園村,祖籍同安縣金門島,台灣南管音樂、教育家。2010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授與「人間國寶」的榮銜,是臺灣第一位重要傳統藝術(南管音樂)保存者。[1]
生平
張鴻明生於福建同安縣,祖籍福建同安縣金門島青嶼。與其兄張在我,自幼學習南管,師承高銘網。
1948年,至台灣探親,但因國共內戰,無法返回福建,此後滯留台灣。1949年,為尋求生計,加入中華民國空軍。[2]
1954年進入空軍機械學校學習,結訓後駐守空軍台南機場,以維修飛機起落架,及相關機械結構的工作為主,在此服役22年。[3]
在台南期間,他活躍於振聲社、南聲社、金聲社、同聲社等館閣活動,綽號空軍張。1961年開始,協助南聲社館先生吳道宏指導後進,並為蔡小月彈奏琵琶。
1971年,自空軍退伍,成為南聲社館先生,培育出許多南管新秀。[4]
1982年,與南聲社,至歐洲五國(法、德、比、荷、瑞)巡迴公演。又與蔡小月等數位南聲社社友一同錄製南管專輯,在歐洲發行。
1995年,至國立藝術學院以及臺南藝術學院傳統音樂系任教,每週自台南北上一天教學。[5][6]
2010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定公告為「重要傳統藝術-南管音樂」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7][8]
2012年,身體狀況轉壞。
2013年7月26日,因大腸癌病逝於台南成大醫院,享壽94歲。[9]同年9月21日在台南舉行告別追思會 ,中華民國總統府授與榮典褒揚令,以表彰其貢獻。[10][11][12][13]
2020年,逢其百歲冥誕,傳藝樂社振聲社學生為其製作百歲冥誕紀念影片,並上架於YouTube。
總統馬英九於2013年9月18日頒贈褒揚令,內容全文為:[14]
南管藝師張鴻明,資性穎異,澹泊軒秀。幼歲拜師向學,鑽研南管散曲奧蘊,浸淫琵琶絃樂深微,精湛超群,迭擅英華。來臺軍職退役後,出任南聲社主持人,積極推動南管音樂,悉力傳承曲目技巧,殫精竭智,靖獻孔彰;復執教臺北藝術大學、臺南藝術大學等校,豐厚學術研究內涵,提升文化藝術視野,啟迪沾溉,陶鑄功深。曾多次應邀海外獻藝,足跡遍布歐亞各國,促進文化美學交流,拓展臺灣國際能見度。尤以巴黎音樂節展演,金石絲竹,天籟悠揚;流詠稱頌,揚名海外,開創華人傳統音樂歷史紀錄。曾獲文化部暨臺南市政府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南管音樂保存者等殊榮,顯績揚聲,懋猷共仰。綜其生平,盡瘁南管民間曲藝,恢弘傳統文化藝術,雅技傳薪,藝苑流徽;宗匠遺緒,楷範垂芬。遽聞松齡殂落,悼惜良殷,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耆賢之至意。
Remove ads
著作
年份 | 書名 | 出版社 | ISBN |
2013年 | 《張鴻明生命史──來自遙遠地方的音樂》[15]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ISBN 9789860378245 |
荣誉
- 中華民國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藝術類
- 重要傳統藝術南管音樂保存者
- 台灣人間國寶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