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国农民战争 (恩格斯著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德国农民战争》(德語:Der deutsche Bauernkrieg),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记述和分析了德国农民战争(1524年—1525年)。

背景

1841—1843年,德国历史学家威廉·齐美尔曼出版了《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齐默尔曼一反从前对德国农民战争的指责,认为德国农民战争是民众的革命斗争。[1]恩格斯称赞《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是德国农民战争的“最好的事实资料汇编”,并承认《德国农民战争》中有关农民起义和托马斯·闵采尔的全部材料都取自此书。《德国农民战争》由恩格斯于1850年夏天在伦敦撰写,正值1848年革命之后,恩格斯在书中将其与德国农民战争进行比较。该书最初发表在卡尔·马克思在汉堡编辑的《新莱茵报》第5、6期合刊号上。该书在1870年以单行本出版,恩格斯写了导言。又于1875年再版,恩格斯增补了导言。恩格斯1880年代还打算修订《德国农民战争》,补充新的历史材料,但未完成,留下了一些手稿、札记。

内容

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淡化了传统上认为的政治和宗教因素对战争的重要性,转而关注物质和经济因素。恩格斯在第二版的序言写道:“当时德国的政治制度,反对这一制度的起义,以及当时那个时代的政治和宗教的理论等,并不是当时德国农业、工业、海陆交通、商业和货币流通发展程度的原因,而是这一发展程度的结果。”

恩格斯从德国农民战争的起源说起,他首先阐述14世纪以来德国工商业的发展,这形成了几个工商业中心,而广大地区仍处于落后状态。由此形成了德国复杂的阶级结构,在城市中有城市贵族、市民反对派、平民反对派三个集团,而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地位又低于贵族和市民。到宗教改革时期,德国“全民集结成(当然只是很费劲地而且勉强地)三大营垒,即天主教派或反动派,路德式的市民改良派,革命派。”宗教斗争是阶级斗争在德国具体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马丁·路德是市民改良派的代表,托马斯·闵采尔则是革命派的代表。路德在1517年最先出来反对天主教会,并且宣称要用暴力打倒教会,但随后倒向德国贵族。恩格斯认为路德出卖了下层人民的运动,甚至出卖了市民的运动。恩格斯称赞闵采尔是“农民战争中最伟大的形象”,但其共产主义思想“远远超出平民和农民的当时直接的想法和要求”,因此闵采尔被迫更改言行以适应当时的农民。

“德国的分裂割据状态之加甚与加强是农民战争的主要结果,同时也是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各路农民军各行其是,被分别镇压。各个阶层中,只有诸侯从农民战争得到好处,加强了其集权程度。

Remove ads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