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国外交部长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德国外交部长(德語:Bundesminister des Auswärtigen)是德国内阁的一员。同样也是德国外交部的首长,负责处理外交事务。现任外交部长是约翰·瓦德富尔。本条目包括了自德意志帝国成立以来的历任德国外交总长,他们是德国历史上主导处理外交事物的首长,以及对德国在外交关系上面有很大贡献的人。
德国联邦对外事务的首位负责人是由短暂存在的法兰克福国民议会(1848年至1849年)所任命的临时中央政府成员。随着北德意志邦联接管普鲁士的外交事务,该机构获得了现今的名称“外交部”(Auswärtiges Amt)。当时外交部的领导人称为国务秘书(Staatssekretär),仿照英国体制设立。他并非政治人物,而是公务员,对总理负责,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常由帝国总理兼任。
魏玛共和国成立后的首届政府,首次设立了对外交政策负有政治责任的部长职务。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是担任时间最长的外交部长(1923年至1929年),他也是唯一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的德国外长。
德国于1949年制定了新宪法,重新成为主权国家。然而直到1951年,该国才重新获得独立开展外交政策的能力。最初是总理康拉德·阿登纳亲自领导外交部。西德的第一位独立外交部长于1955年正式任命。
Remove ads
德意志帝国(1871–1918)
德国外交部在1870年成立,当时负责北德意志邦联的外交政策,1871年起则负责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在此之前普鲁士和北德意志邦聯的外交归属普鲁士外交部长管理。外交部最初是由国务秘书担任首长(不称部长),而德国总理则保有外交事务的责任。一开始在奧托·馮·俾斯麥的领导之下,外交部分为政治及经济、法律及领事事务两大部门。在1890年俾斯麦下台后,外交部增设殖民地事务部门,形成后来1907年成立的帝国殖民事务部(Reichskolonialamt)。一战时期,外交部必须和德皇威廉二世協調,適應其个人外交政策。
职务名称可以被翻译为外交大臣,可以被称作代理国务秘书,或者国务卿,国务卿是这个帝国最高权力机构的首脑,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部长。为了方便统一,这里统一称作部长或代理部长。
Remove ads
魏玛共和国及纳粹德国(1918–1945)
1919年,外交部进行重组并建立起现代化架构。此时外交部最高首长由外交部长出任,但基于传统,外交部并未改名(Auswärtiges Amt,英文直译为Foreign Office)。魏玛共和时期最为知名的外交部长为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他致力于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和解,并与阿里斯蒂德·白里安共同获得1926年诺贝尔和平奖。1932年,康斯坦丁·冯·纽赖特就任外交部长,在希特勒成为总理后继续掌管外交部,但面临纳粹政治人物如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和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等人的激烈竞争。里宾特洛甫在1938年成为外交部长,并担任此职直到德國投降。
納粹德國的外交部長名義上負責國家的對外政策與外交關係,但在希特勒集權統治下,這一職位主要執行元首及納粹黨的外交指令。外交部雖保留部分傳統的外交事務功能,如管理駐外使館、進行外交談判與簽署條約,但實際決策權多集中於希特勒本人以及納粹黨內其他核心人物。尤其在1938年後,當納粹黨的權力機構如“對外政策辦公室”(APA)與黨務要員如里賓特洛甫接手更多外交任務後,傳統外交機構實際淪為執行工具。納粹外交政策的核心在於推動領土擴張(如吞併奧地利、蘇台德、入侵波蘭)與建立戰時外交聯盟(如軸心國合作),而外交部長則多扮演協調與掩飾侵略意圖的角色,透過外交語言與條約掩蓋納粹的軍事準備與擴張野心。
政党: 社民党(SPD) 中央党 民主党(DDP) 人民党(DVP) 纳粹党(NSDAP)
Remove ads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1990)
東德外交部長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政府中負責對外事務的高級官員,主要職責包括制定外交政策、代表國家參與國際談判、管理駐外使節機構,以及在國際舞台上維護東德的國家形象與利益。由於冷戰時期東西方對立的格局,外交部長不僅要與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保持密切合作,也需要應對來自西德與西方國家的政治壓力與外交挑戰。此外,外交部長還在東德加入聯合國與拓展第三世界外交關係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是東德推動國際承認與主權獨立的重要角色之一。
第一任外交部長格奥尔格·德廷格任職於1949年到1953年,是人民议会的议员和第一任外交部长。他在起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基民盟报纸《新时代报》于1949年19月发表了他的外交政策目标。1950年10月27日,他与波兰签署了关于奥得河-尼斯河边界的兹戈热莱茨条约,并且和波兰外交部长斯坦尼斯瓦夫·斯克热谢夫斯基一起签署了在法兰克福签署了奥得河—尼斯河线划界的最终议定书。
1952年夏天,外交部长德廷格向东部基民盟的党的领导层提出要求,捐赠一个钟,并将其安装在德波边境的法兰克福。他的党内同事、党领导秘书处成员威利·莱斯纳(Willi Leisner)竞选批准这一请求,除其他外,为该项目辩护,他说这个钟声“......有朝一日(应该)预示着和平和统一的德国与爱好和平的人民友好”。德廷格在1953年被斯大林迫害,在东德秘密关押10年,之后葬在莱比锡南的公墓。
著名的東德外交部長之一是奧托·溫策爾,他在1965年至1975年間擔任此職,期間見證了東德在國際上逐步取得承認,並在1973年成功加入聯合國。
政党: 基民盟 (CDU) 统社党(SED) 国家民主党(NDPD) 社民党(SPD)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49年至今)
西德以及現在的聯邦德國的外交部长,自1949年起。2000年,外交部总部迁至柏林德意志帝国银行暨德国统一社会党(前东德执政党)旧址,而原来的波恩办公室则成为第二办公室。
政党: 基民盟(CDU) 社民党(SPD) 自民党(FDP) 绿党
Remove ads
外部链接
參見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