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里
印度的大都市及直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德里(印地語:दिल्ली;烏爾都語:دہلی 或 دلّی;旁遮普語:ਦਿੱਲੀ)是仅次于孟买的印度第二大城市,人口1675万,官方语言为印地语、英语。该城市位于北印度,地处亚穆纳河沿岸。其政治地位为直属联邦政府的直辖区,全称为德里国家首都辖区(National Capital Territory of Delhi,NCT),为印度联邦政府所在地。根据1991年印度憲法的一项修正案,德里获得了本级议会的立法权。德里国家首都辖区包括3个市,即德里、新德里、德里坎登门。
國家首都轄區(National Capital Region,NCR)是指範圍涵蓋德里國家首都轄區及周圍加濟阿巴德、古爾岡、索尼帕特、諾伊達、法里達巴德、巴哈杜爾加爾等衛星城市的德里大都會區。
公元前6世紀以來,德里就一直有人居住。在其大部分歷史中,德里一直是各個王國的首都,包括德里蘇丹國、蒙兀兒帝國。作为自北印度到恒河平原贸易路线的主要城市,德里留下了众多古蹟、遺蹟。旧城区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蒙兀兒帝國的首都,印度獨立以后新德里成为联邦首都,自此德里渐渐发展为大都会,汇集印度各民族。德里随着城市的扩张,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印度独立以后德里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迅速提高。
德里是僅次於孟買的印度第二富裕城市,擁有18個億萬富翁和23,000個百萬富翁。在人類發展指數方面,德里在印度各州和聯邦領土中排名第五。德里的人均GDP排名印度第二。
德里擁有自己的立法機關、高等法院,由首席部長領導部長級行政會議。新德里由印度聯邦政府和德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是印度的首都。德里分別於1951年和1982年舉辦了第一屆和第九屆亞運會,1983年的不結盟運動峰會,2010年男子曲棍球世界杯,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並且是2011年板球世界杯的主辦城市之一。
Remove ads
詞源
“德里”(Delhi)一词的来源众说纷纭,蒙古语中Delhi即为世界的意思,来源有可能为莫卧儿帝国时期统治阶级命名。但大多数的观点认为曾有一位叫“Dhillu”的人统治过这一地区。有些历史学家认为“Dilli”为“dehali”的传讹;“dehali”——印度斯坦语即“起点、开端”之意,故“德里”同样被认为与印度特征事物的开端,如印度河-恒河平原。另外一种理论认为,“德里”的原名为“Dhillika”(古印度土语),“dhili”一词常指位置(方位名词),“dhili”渐渐演变为地名“Dilli”。
歷史
據考古發現,德里及其鄰近地區在約200萬年以前有人類出現。有人認為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所述的般度族的都城天帝城位于德里,自孔雀王朝(前4世纪)开始定居人口增加,现已发掘7个古城遗址。图玛拉拉其普特王朝于736年建立了拉尔科特城;1180年,阿杰梅尔的兆汉人拉其普特王占领拉尔科特城,将其更名为其拉拉伊皮妥拉(Qila Rai Pithora);1192年,兆汉国王普里色毗羅闍三世败于阿富汗的穆斯林征服者穆罕默德·古里。1206年奴隶王朝第一位统治者庫特布丁·艾伊拜克建立德里苏丹国。
地理
︁德里位於印度北部,大略方位為28.61°N 77.23°E,夾在哈里亚纳邦東、南、北面,與北方邦西面之間。其重要地理特徵為德里山脊與亞穆納河形成的氾濫平原。高約318米(1,043英尺)的德里山脊源於西南面的阿拉瓦利嶺,並進一步環繞在︁德里得西邊、行經西北部、達至東北。曾為旁遮普地区與北方邦邊界的亞穆納河,其氾濫平原提供了適合農業的肥沃沖積土壤,但也易於反覆洪水。多數印度教信徒將其視為聖河。亞穆納河也是唯一流經德里的主要河流。︁德里東面的Hindon河則把其與加濟阿巴德分隔出來。[3]
︁德里的氣候屬於副热带湿润气候和半干旱气候的接壤處,按柯本氣候分類法則屬於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wa)與低纬度热草原气候(BSh)。
︁德里的暑季自4月15日至7月9日,平均每日高溫在36 °C(97 °F)以上;寒季則自12月8日至2月14日,平均每日高溫在23 °C(73 °F)以下。其最熱的月份大約在六月,此時平均可有28 °C(82 °F)到38 °C(100 °F);最冷則落在一月,平均為8 °C(46 °F)到20 °C(68 °F)。[4]
Remove ads
交通

德里的交通一如城市的面貌,新旧德里的交通有着鲜明的对比。
旧德里位于城市的北侧,以狭窄拥挤的街道为主。而市区南侧的新德里干净整洁,平坦的柏油马路呈放射状发散出去。康诺特广场(Connaught Place)是新德里的交通枢纽,多条重要马路都在这里交汇。
德里在2007年开通运营了3条地铁线路,分别为东西走向的1、2号线和南北走向的3号线,并且有多条线路正在规划与施工。对于游客而言,串联起总统府、Connaught Place(请注意地铁站名为其旧名Rajiv Chowk)、New Delhi Railway Station和Old Delhi的3号线(黄色线路)最为实用。票价根据路程远近在Rs2~Rs8之间。
位於德里的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為南亞第二繁忙的機場,以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的名字命名。
人口
2011年,德里总人口16,753,235人,较上一次人口普查增长21%,其中城市人口16,333,916人,乡村人口419,319人;男性8,976,410人,女性7,776,825人;识字率86.34%。
地标

巴哈伊信仰旧译「大同教」,是来源于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新兴宗教。起源于伊朗,二位圣者是巴孛和巴哈欧拉,经典有《亚格达斯经》、《隐言经》和《笃信经》等。中心思想是「地球乃一国,人类皆其民」,每年3月2日到3月20日是斋戒月。灵曦堂是巴哈伊的崇拜场所,目前世界上共有7处,向所有宗教的信徒开放,其内可以朗诵各主要宗教的经典,不设神职人员、布道。也向游客开放。
建于西元1192年,是回教徒的叫拜楼,此处是回教徒在德里建的第一座清真寺。
建於1921年,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英国-阿富汗战争中為英國而戰死的90,000名印度士兵,类似凯旋门。
友好城市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