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忒伊亚 (行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忒伊亚(英語:Theia,/θiːə/)是天文学上假設早期太阳系曾存在於地球轨道上的一颗遠古矮行星,估测位於地球-太阳系统的拉格朗日点,其直徑約6,000公里(3,700英里)——差不多跟火星一樣大,屬於行星质量级别的地球特洛伊。根据大碰撞说,约45亿3300万年前[1],忒伊亚偏离其原位置并最终與早期地球发生相撞,两颗星球熔为一体形成现今的地球;而早期地球的一部分地幔和地壳被撞击撕裂分离并弹射到稳定的绕地轨道,最后重新吸积形成月球。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对来自阿波罗任务12、15和17号的岩石的最新分析研究表明,忒伊亚不是與地球擦撞,而是與地球正面碰撞[2]。该撞击理论认为忒伊亚的碎片围绕地球聚集形成了早期的月球。部分科学家认为,被抛入轨道的撞击物质形成两个月亮[3][4],後來才融合成一個。忒伊亚理论也解释了為何地核佔地球比例這麼大,因為根据假说,忒伊亚的内核和地球的内核后来融合为一体[5]。根據《科学》刊登的论文,地球的水來自於忒伊亚[6]。
Remove ads
轨道
根據理論,忒伊亚的轨道位於地球–太阳之间的L4或L5。它在此軌道不斷的茁壯,形成與火星差不多的大小。然而,金星的引力摄动,最終使它與地球相撞而消亡[7]。
命名
忒伊亚是一位泰坦女神的名字,根據希腊神话,她是月亮女神塞勒涅的母亲,符合忒伊亚創造月球的理論[8]。
奧菲斯是曾經使用過的名字,但現在已經不用。
碰撞
根据大碰撞理论,特亞环绕太阳的軌道可能靠近原生地球轨道,或是太阳與地球的拉格朗日点的附近(即L4或L5),但是因為被木星或金星的引力摄动,偏離其航道,最終與地球相撞。
原本科學家認為,特亞是跟地球擦撞[9],並與因擦撞產生的碎片組合成月球的[3]。
而根據最近的資料,認為特亞与地球发生正面碰撞,兩個星球全毀,形成在火星和金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然後再各自組合成地球和月球。
2016年1月29日,學術權威雜誌《科學》的文章指出,此撞擊是正面相撞,因為地球和月球上同時含有成分極為相似的物質,而且這些物質都是來自「特亞」[10][11]。
月球形成假說
相關條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