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愛殺17
臺灣電視連續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愛殺17》(英語:Bump off Lover),是一部驚悚推理台灣偶像劇,由張韶涵(一人分飾兩角)、楊士萱、陸廷威、張善傑主演。
Remove ads
播出時間
故事大綱
Remove ads
演員陣容
演員 | 角色 | 粵語配音 |
張韶涵 | 徐宜真(童年:陳詩雅) | 何璐怡 |
徐宜靜(童年:陳詩媛) | ||
阿Cat | ||
陸廷威 | 鄒克強 | 黃啟昌 |
楊士萱 | 林嘉緯 | 黃榮璋 |
張善傑(童年:王欣逸) | 鄒克傑 | |
沈時華 | 梁雅娟 | |
雲中岳 | 徐中原 | |
李詠嫻 | 游美琴 | 沈小蘭 |
吳中天 | 楊仁佑 | |
張毓晨 (張家慧) |
鍾語雯 | 鄭麗麗 |
石菁菁 | 沙也迦 | 張頌欣 |
鍾欣怡 | 謝愛琳 | 林雅婷 |
電視劇歌曲
曲別 | 歌名 | 演唱者 | 作詞 | 作曲 | 備註 |
片頭曲 | 口袋的天空 | 張韶涵 | 姚若龍 | 于京延 | |
片尾曲 | 隱形的翅膀 | 王雅君 | |||
插曲 | 永晝 | 嚴云農 | William Doulgas Lady John Scott |
||
絕不 | 深白色 | ||||
我的最愛 | 于光中、陳偉 | 陳偉 | |||
七里香 | 周杰倫 | 方文山 | 周杰倫 | EP.9 梁雅娟手機鈴聲 | |
見習愛神(明愛暗戀補習社) | Twins | 李焯雄 | 伍樂城 | EP.7 徐宜真手機鈴聲 | |
配樂 | Instrumental | - | 于京延 | ||
- | 王雅君 | ||||
- | William Doulgas Lady John Scott |
||||
- | 深白色 |
曲名 | 作曲者 | 備註 |
Nocturne in E-flat major Op. 9 No. 2 | 蕭邦 | 出現於第一集 |
配樂作曲、編曲:嘉莉錄音工坊
週邊商品
- 愛殺17 全集DVD
- 愛殺17 電視小說 ISBN 9789575657321
- 愛殺17 幕後寫真 ISBN 9789575657284
爭議
本劇在中視播出第一集時,因內容涉及血腥與暴力,而遭投訴「內容過於血腥暴力,會教壞小孩」;因此,中視在播第二集時,以「基於專業素養與社會良心」為由,自行刪除約40分鐘的戲。
之後,本劇在八大綜合台播出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對本劇處以新台幣20萬元罰鍰;理由是本劇內容涉及校園恐嚇、勒索,網路聊天內容談到強姦、殺人、援交與自殺、母弒女、妹弒姐、生弒師、校長弒生等逆倫情節,恐對青少年有不良影響。該劇編劇小組成員陳昭如認為,中視的處理方式「粗暴地肢解並扭曲原創者的作品」,NCC的處理方式「實在讓我們對台灣的言論自由與創作環境感到寒心」。
2006年7月13日,本劇劇組召開記者會,批評NCC「開倒車重現電檢制度」;製作人之一的江豐宏揚言,若NCC堅持罰款,他們將到NCC抗議。
金鐘獎入圍
2006年臺灣第41屆金鐘獎,本劇一舉入圍最佳戲劇節目、編劇、剪輯、音效、燈光、女主角和女配角等7項大獎;張韶涵以雙重角色的演繹,首度問鼎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獎;飾演女主角母親的沈時華榮獲戲劇節目最佳女配角。這些獎項的入圍不僅給予劇組肯定,也為此劇之前被NCC罰款的事件出了一口氣。
獎項
收視率
- 由AGB尼爾森調查,調查範圍為四歲以上收看電視之觀眾。
- 同期收視冠軍為《愛情魔髮師》。
- 本劇實際集數為14集
製作團隊
- 監製:陳芷涵
- 製作人:江豐宏、梁漢輝
- 編審:程芳倩、黃家新、王臨俐
- 編劇統籌:陳世杰
- 編劇:謝叔芳、陳惠真、陳昭如、吳小分
- 導演:劉議鴻、林清振
- 製作公司:三匠影視有限公司
其他工作人員與單位
- 策劃:張臻䔶
- 統籌:吳璨琦、徐志怡
- 副導演:沈正傑、郭春暉
- 場記:劉倪菲
- 製片:羅世宏、郭啓芳
- 執行製作:林書弘
- 執行助理:陳俊吉、施佩君
- 後製製片:林曉君
- 行政協調:王千富
- 會計:陳淑玲
- 攝影師:李志強
- 攝影助理:丁保誠、黃國揚
- 燈光師:宋偉
- 燈光助理:周俊憲、周煒凱
- 美術:蒲世誠
- 美術助理:鍾欣謹、江文淨
- 造型:許曉蓁個人造型工作室
- 梳化:李易信、游麗光
- 梳化助理:林宜慧
- 服裝:陳亦君、許曉玲
- 劇照:TOMMY
- 攝影器材:合瑪製作公司
- 剪輯後製
- 快速前進:何君惠
- 音樂:吳嘉莉
- 音效:喬治
- 錄音:嘉莉錄音工房
- 後製動畫:深入科技有限公司
- 三匠官網:吳怡潔
- 黑暗之新網頁:李煜煌
- 行銷統籌:蔡妃喬
- 活動企劃:江忠一、鄭佳恬、鄭惠文、薛皓
- 專案企劃:張晉榮、蔡慧穎、郭佩真
- 公關宣傳:李莉莎
- 戲劇包裝:黃偉成、劉文足、陳雅琦
- 平面視覺設計:孫寓恆、姜佑駪、黃筱筑
- 3D視覺設計:劉慶賜、呂志韋
- 平面攝影:陳志昇
- 市場行銷:王金雯、陳君萍
- 網頁設計:何聖文、黃宜珊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作品的變遷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