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斯隆伯爵夫人愛麗絲公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斯隆伯爵夫人愛麗絲公主(英語:Princess Alice, Countess of Athlone;1883年2月25日—1981年1月3日)是英國王室成員。她是英國歷史上最長壽的血親公主,也是英國王室最長壽的成員之一,她在1979年起一直保持著這個記錄,直至1997年被伊莉莎白王太后打破。愛麗絲公主是維多利亞女王最後一位在世的孫輩。她也是喬治五世的堂妹,若通過丈夫阿斯隆伯爵,她則是瑪麗王后的弟媳。在她丈夫擔任加拿大總督期間,愛麗絲擔任了麗都廳的女主人。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愛麗絲公主於1883年2月25日在溫莎城堡出生,為維多利亞女王幼子奧爾巴尼公爵利奧波德王子及公爵夫人瓦爾德克和皮爾蒙特的海倫之女 [1],維多利亞女王最年幼的孫女。她唯一的弟弟查爾斯·愛德華王子,在父親逝世後出生(1884年7月19日)。愛麗絲公主為源自維多利亞女王的血友病基因攜帶者,其父親利奧波德王子在她一歲時,因這個病逝世。
1883年3月26日,愛麗絲公主在聖喬治禮拜堂洗禮,以她過世的姑母愛麗絲公主命名。他的教父母為:祖母維多利亞女王、親戚奧古斯塔皇后(由巴騰堡的貝亞特麗斯王妃代理)、姨丈荷蘭國王威廉三世(由荷兰大使查尔斯·范·拜兰特伯爵代理)、姑丈黑森大公路德維希四世(由愛丁堡公爵阿爾弗雷德王子代理)、伯父威爾士親王阿爾伯特·愛德華王子、姑母維多利亞長公主(由威爾士王妃亞歷山德拉代理)、親戚符騰堡的威廉王子(由特克公爵法蘭西斯代理)、阿姨瓦尔德克和皮尔蒙特的保琳公主(由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海倫娜王妃代理)、叔婆黑森-卡塞爾的奧古斯塔(由劍橋的瑪麗·阿德萊德公主代理)[2]。
1898年,維多利亞女王在戛納圣乔治皇家纪念教堂證實了愛麗絲公主[3]。
Remove ads
婚姻家庭

1904年2月10日,愛麗絲公主與特克的亞歷山大王子在聖喬治禮拜堂舉行婚禮[1][4]。兩人皆是喬治三世的後代。婚禮中一共有5位伴娘分別為瓦尔德克和皮尔蒙特的海伦娜公主 (1899–1948)、威爾士的瑪麗公主、特克的瑪麗公主、康諾的瑪格麗特公主、康諾的帕特麗西婭公主。兩人共育有三個孩子:
- 梅·海伦·艾玛·阿贝尔·史密斯夫人(特克的梅公主),1906年1月23日-1994年5月29日;1931年與亨利·阿贝尔·史密斯爵士結婚,有後代。
- 特里马顿子爵鲁伯特·亚历山大·乔治·剑桥(特克的魯伯特王子),1907年8月24日-1928年4月15日;車禍逝世
- 泰克的莫里斯·弗朗西斯·乔治王子

1917年,王室跟隨喬治五世放棄德國頭銜及稱號。特克的亞歷山大王子獲得阿斯隆伯爵的稱號。一戰結束後,阿斯隆伯爵夫婦搬到了肯辛頓宮的鐘樓居住。1923年,他们还收购了西萨塞克斯郡的Brantridge Park乡间别墅[5]。
Remove ads
總督夫人

1924年,阿斯隆伯爵亞歷山大被任命為南非總督.[6],愛麗絲公主陪同阿斯隆伯爵亞歷山大前往南非。夫妻倆在梅森貝格建造了一座海滨别墅,至今仍屹立不倒,是南非的国家古迹之一。开普敦郊区的阿斯隆以总督的名字命名。除了海滨别墅和奥特尼夸交通博物馆中保存完好的GL级加勒特蒸汽机车爱丽丝公主外,它是阿斯隆一家在开普敦居住地的唯一实物纪念物。
1940年,廣受歡迎的特威兹穆尔勋爵突然逝世,加拿大在戰時失去了一個總督。尽管加拿大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打算任命加拿大国民为总督——澳大利亚已经在1931年任命了澳大利亚国民艾萨克·艾萨克斯爵士为其总督——但王室在1939年的皇家巡回中获得了广泛的公众支持。作為瑪麗王后的弟弟及前南非總督,阿斯隆伯爵亞歷山大作為一個良好的候選人。時任加拿大總理威廉·莱昂·麦肯齐·金建議喬治六世任命阿斯隆伯爵亞歷山大為總督。
1940年至1946年,爱丽丝公主陪同她的丈夫前往加拿大担任总督,主要居住在渥太华的丽都厅。他们的三个孙子安妮、理查德和伊丽莎白在战争期间与他们一起住在加拿大。[7]
上任后,阿斯隆伯爵亞歷山大立即积极支持战争努力,走遍全国,并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部队上,无论是在军事设施接受训练的人,还是受伤和住院的人。阿斯隆伯爵亞歷山大将他作为总督的职位视为加拿大人与他们的君主之间的纽带,他还在演讲中表示,在与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政权的斗争中,国王与他们站在一起[8]。
作为加拿大总督夫人,爱丽丝公主还通过担任加拿大皇家海军女子服务的名誉指挥官、加拿大皇家空军女子师名誉空军司令和圣约翰救护队护理部主席来支持战争。[9]

这场战争对伯爵夫婦来说是近在咫尺的,因为许多流离失所的欧洲王室成员在加拿大寻求避难,并居住在皇家和总督官邸里多厅或其附近。皇室贵宾中有挪威王储奥拉夫和王储玛塔;卢森堡女大公夏洛特和夫婿菲利克斯亲王;南斯拉夫国王彼得二世;希腊国王乔治二世;波旁-帕尔马(奥地利)齐塔皇后和她的女儿们;以及荷兰威廉明娜女王和她的女儿朱丽安娜公主。其中威廉明娜女王的女儿朱丽安娜公主在此期间诞下了玛格丽特公主[10] 。1941年,时任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出访加拿大,他在床上主持着英国内阁会议。[11]
伯爵夫婦在魁北克市接待了威廉·莱昂·麦肯齐·金,以及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他们都聚集在一起参加后来被称为魁北克会议的会议,与第一次于1943年8月17日至24日在魁北克城堡即总督官邸举行,第二次于1944年9月12日至16日在芳堤娜城堡举行。正是在这些会议上,这四个人讨论了最终导致战胜纳粹德国和日本的盟军战略。阿斯隆伯爵亞歷山大与小罗斯福、溫斯頓·丘吉尔和威廉·莱昂·麦肯齐·金在城堡城墙上的照片在当时广为流传。
当德国于1945年5月8日和日本于同年8月15日头像时,阿斯隆领导了在国会山庄和其他地方举行的全国庆祝活动。此后,他在演讲中谈到加拿大的未来不是以战争为标志,而是以在重建与和解方面的强大作用为标志。[8]
在他担任加拿大总督期间,亚历山大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参加了各种慈善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并举办了一些他自己的活动,例如在里多厅举行的雪橇派对以及在加蒂诺公园的滑冰课程。当他作为国王代表的任期结束后离开加拿大时,亚历山大留下了由加拿大工程学院授予的阿斯隆奖学金作为遗产。[8]
公共生活

作為英國王室成員,愛麗絲公主很好的履行了她的職務。愛麗絲公主的一生中參加了四位英國君主的加冕禮——愛德華七世加冕礼、喬治五世加冕礼、喬治六世加冕礼、伊麗莎白二世加冕礼及參加了一位荷蘭君主的就職典禮——朱麗安娜女王的就職典禮。愛麗絲公主還是英國陸軍的兩個部隊及罗得西亚安全部队的一支部隊的總司令。二戰期間,愛麗絲公主為加拿大皇家空军女子师的榮譽司令。1950年,她成為西印度群島大學的第一任校長直至1971年[12]。作為校長,愛麗絲公主每一年都會前往該校,並作為牙買加總督的客人。
从1930年代到1960年代,她担任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理事会(管理机构)的主席。1937年,爱丽丝公主与她的丈夫、女儿和女婿代表国王参加了荷兰的朱麗安娜与利珀-比斯特费尔德的伯恩哈德王子的婚礼。1938年,愛麗絲公主及丈夫亞歷山大访问了巴林和沙特阿拉伯,為第一位前往該地的英國王室成員[13],也是唯一一位會見沙特阿拉伯國王阿卜杜勒-阿齐兹·本·阿卜杜拉赫曼·本·费萨尔·阿勒沙特的人[14][15][16]。此次的沙特阿拉伯探訪之旅由他的侄子弗雷德雷克·坎博裡奇勛爵陪同。在沙特阿拉伯,爱丽丝公主访问了利雅得、胡富夫和达曼。
Remove ads
晚年生活

二戰末期,因愛麗絲公主的弟弟查爾斯·愛德華作為納粹黨的支持者,美佔巴伐利亞政府在喬治·巴頓的指揮下,在科堡逮捕並囚禁了查爾斯·愛德華(1937年-1945年的帝國議員)。愛麗絲公主在得知弟弟被囚禁後,前往德國,恳求美国俘虏他的人释放查爾斯·愛德華。查爾斯·愛德華後來被轉交英國,並釋放[18]。
1946年,在去纳粹化法庭上查爾斯·愛德華判处重罚,并几乎破产[19]。
1957年,愛麗絲公主的丈夫第一代阿斯隆伯爵亚历山大·坎博里奇在肯辛顿宫逝世[20]。愛麗絲公主繼續住在肯辛頓宮直至逝世。
死亡葬禮

1981年1月3日,愛麗絲公主在睡夢中逝世,享年97歲又313天,為當時最長壽的英國王室成員,也是英國公主中最長壽的公主。她的死亡距離她98歲生日還有一個月[1]。此外愛麗絲公主還是維多利亞女王最後一位逝世的孫女。他的丈夫是喬治三世曾孫輩最後一個逝世的。愛麗絲公主一生經歷了六位英國君主[1]——維多利亞女王、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愛德華八世、喬治六世、伊麗莎白二世。愛麗絲公主的葬禮在聖喬治禮拜堂舉行。所有的英國王室成員皆出席了她的葬禮[21]。愛麗絲公主與丈夫及兒子葬於溫莎的浮若閣摩爾皇家墓園,女兒及女婿葬於不遠的溫莎大公園。
1981年她去世后,她的遗嘱在伦敦封存。她的遗产价值为182,185英镑(经通货膨胀调整后,2022年为567,100英镑)[22]。
直系祖先
Remove ads
头衔称号
- 1883年2月25日-1904年2月10日:奧爾巴尼的愛麗絲公主殿下
HRH Princess Alice of Albany - 1904年2月10日-1917年7月14日:特克的亞歷山大王子妃愛麗絲公主殿下
HRH Princess Alice, Princess Alexander of Teck - 1917年7月14日-1917年11月7日:亞歷山大·劍橋爵士夫人愛麗絲公主殿下
HRH Princess Alice, Lady Sir Alexander Cambridge - 1917年11月7日-1981年01月3日:阿斯隆伯爵夫人愛麗絲公主殿下
HRH Princess Alice, Countess of Athlone
荣誉及勋章
Member, 1st Class, of the Royal Order of Victoria and Albert (VA)
1 January 1948: Dame Grand Cross of the Royal Victorian Order (GCVO)[23]
11 May 1937: Dame Grand Cross of the 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GBE)[24]
Dame Grand Cross of the Most Venerable Order of the Hospital of Saint John of Jerusalem (GCStJ)
Royal Family Order of King Edward VII
Royal Family Order of King George V
Royal Family Order of King George VI
Royal Family Order of Queen Elizabeth II
個人紋章
作為維多利亞女王男嗣孫女,愛麗絲公主得以使用皇室紋章,裝飾五支鐵條作為不同之處,中間的裝飾者聖喬治十字,其他的為紅心。在1917年英国王室放弃德国贵族头衔之前,爱丽丝公主所使用的的皇室纹章与其他王室成员一样饰有韦庭家族的盾徽。
![]() |
![]() |
![]() |
![]() |
![]() |
---|---|---|---|---|
愛麗絲公主的紋章
|
愛麗絲公主的盾徽
1917年前 |
愛麗絲公主的盾徽
1917年后 |
愛麗絲公主的旗幟
|
愛麗絲公主的旗幟
苏格兰使用 |
參考文獻
外部鏈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