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應撝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應撝謙(1615年—1683年),字嗣寅,號潛齋,又稱潜斋先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學者。

生平
本爲明诸生。相傳其出生時手上有“八卦”文字樣,左耳重轮,右目重瞳。23岁时作《君子自勉论》,殫心理学,并躬行实践,与钱塘人虞鈖、蒋志春等组织“狷社”,授徒讲学。性至孝,授徒养母,母病,其服勤数年,不肯娶妻,直至其母去世。明末清初之時,其遭遇丧乱,以故国诸生自居,從此绝意进取,尽力著书。[1]其家居清贫,淡泊名利,杭州知府、海盐知县几次造庐以请,均被其拒绝。1678年(康熙十七年),诏征博学鸿儒,内阁学士项景襄、李天馥等联名推荐應撝謙,亲朋亦有人相劝,但其仍称疾,以老病不能行而坚辞,后浙江巡抚替他说情,朝廷才免征。其做学问不喜陸九淵、王陽明之學説,论及性、太极等問題,與傳統程朱理學亦不尽同。性格介特,读书务必穷究底蕴。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卒,終年69嵗。[2]《清史列传》、《清史稿》有傳。[3]
其與陆陇其過從甚密,常与之討論學術源流,亦曾命其二子拜訪陆陇其于西湖寓所。其去世後,陆陇其之祭文稱:“先生(應撝謙)高风峻节,可比许由、陶潜。然许虽高洁,文采无闻;陶之文采表着矣,而耽于麴蘖,不可以为训。惟先生闳览博物、淡泊宁静,许之所无,先生有之;陶之所有,先生无之:为足高视古今云”。[4]
Remove ads
學術成就
應撝謙著述甚豐,有《周易集解》、《诗传》、《翼书传拾遗》、《春秋传考》、《礼学汇编》、《论孟拾遗》、《学庸本义》、《孝经辨定》等经学专著。又有《古乐书》2卷,“议论醇正,考订简核,深得要领”,并自序阐发礼乐与治道的关系。另著有《潜斋文集》10卷、《教养全书》41卷、《性理大中》28卷,其中《教养全书》四十一卷分选举、学校、职官、田赋、水利、国计、漕运、治河、师役、盐法十大「考略」,仿《文献通考》例,而于明代事实尤详[5]。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