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戒禁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戒禁取
Remove ads

戒禁取巴利語sīlabbata-parāmāsa梵語śīla-vrata-parāmarśa),又稱戒禁取見,佛教術語,是指修行不依四聖諦,卻錯誤依不正確的邪見戒禁,誤會也一樣能達到佛教的解脫。戒禁取是佛教三結(身見、疑、戒禁取)之一。斷三結已,則稱證得須陀洹果。例如佛教持素、持五戒、布施能幫助精進四聖諦,但有人卻誤會持素、持五戒、布施就是修行,不用精進四聖諦,這就是戒禁取見。

概論

佛教认为有五見(又名五惡見),是障礙成就佛道的五種不正確的思想觀念,即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禁取。戒禁取是其中之一[1]。例如《俱舍论》提到,有外道见一些牛犬死後升到天界,便认为是因牛犬长期食草啖粪的果报,故拟学牛犬的行为,亦食草啖粪,以此作为戒禁,谓受持“牛戒”、“狗戒”等,认为这样便可以离苦得解脱;这便是戒禁取见的表现。[2]

戒禁取源自於欲貪(Kāma-rāga)[3]佛陀指出,因為不正確的見解與欲望而修行,即稱為戒禁取見。如果有人已经破除了這種見解,至少也是得到須陀洹果的聖者[4]

註釋

參考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