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戰鬥搜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戰鬥搜索與救援(英語:Combat search and rescue,CSAR),簡稱戰鬥搜救,是指在戰爭期間從空中在戰場內部或附近進行搜索與救援。戰鬥搜救行動通常是一支由直升機、攻擊機、加油機等兵力組成的特遣隊完成。
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戰鬥搜救理論發展的起因,特別是在巴爾幹半島等局勢動盪的地區。歷史上首次戰鬥搜救任務是在1915年由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勤務隊理查德·貝爾·戴維斯執行,當時他駕駛單人座飛機救起在保加利亞被擊落的僚機,獲頒維多利亞十字勳章[1]。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期間,法國飛行員薇樂莉·安德烈發明了醫療後送戰術,即我們現今熟知的戰鬥搜救,駕駛直升機進入戰場救出受傷的士兵。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空軍航空醫官唐·菲里金爾中校在中緬印戰區以跳傘方式進入崎嶇地形協助救治傷員,再以徒步到達安全地帶[2]。最知名的行動是1948年8月成功救援一架在緬甸失事的C-46運輸機,機上載有知名戰地記者艾瑞克·塞瓦瑞德。雖然當時傘降救援並未獲得官方正式允許,但這被認為是美國空軍傘降救援的起源[3]。
1972年,美國空軍EB-66「蝙蝠21號」領航員伊塞爾·漢柏頓中校在復活節攻勢中被擊落,因為他是一位電子戰專家,如果被俘將洩漏大量情報。在後續的救援行動中,五架戰鬥搜救飛機被擊落,11人陣亡,2人被俘,是整個越南戰爭期間規模最大、時間最久、行動最複雜的搜救,事後美軍針對高風險戰鬥搜救方法進行改革,包含近距离空中支援、直升機夜間作戰能力、區域拒止戰術[4]。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