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指南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emove ads
指南车,又稱司南車,是一种用差速器来辨认方向的仪器,傳說中指南車乃是由軒轅黃帝[1]或周公[2]發明。史書又记载了三國時魏國馬鈞制作司南車[3]。车上有一小人,其手指的方向即为北方。


最早在《西京杂记》记载有:“司南车,驾四,中道”。青龍三年(235年)曹魏人马钧創造指南車,而此指南车是采用齒輪的原理製作,並沒有使用磁極,與司南、羅盤完全不同。東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北伐進兵長安,後秦姚興使令狐生製造指南車。[4]北魏的郭善明也曾研發過,未成,扶風人馬嶽又造,垂成,善明鴆殺之。南朝的祖沖之又發明一次,“昇明中,太祖輔政,使沖之追修古法。沖之改造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如一,馬鈞以來未有也。”當時北方人索馭驎也號稱能造指南車,但“颇有差僻,乃毁焚之”。[5]《宋史·輿服誌》對指南車的機械結構,作了比較具體的記述[6],此車僅用為帝王出行的儀仗。金朝的燕肅於天圣五年(1027年)造指南車,車上立一木人,伸臂指南,能自動離合,“……至国朝,不闻得其制”,大观元年(1107年)吳德仁改良了燕肅指南車,但之後又失傳了。
1924年英國學者穆爾(Moule)發表了研究指南車的論文並根據《宋史》文獻記載給出了具體的復原方案,接著又有很多國內外學者研究。1937年王振鐸曾發表《指南車記里鼓車之考證及模制》,他改良穆爾的設計,並成功的製作出指南車模型。1971年王振铎根据史书记载,複製马钧的“黄帝指南车”成功。
Remove ads
指南车的原理
指南车使用了差动齿轮装置,或者称加法机构、差速器。其原理是当车辆直线行驶时左右两车轮转动角速度相等。差动机构没有输出。车辆转弯时两侧车轮角速度不相等,这时差动机构输出这个差值,驱动指示机构。
相關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