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挪威歷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挪威歷史(挪威語:Norsk historie),指的是在現代挪威王國的版圖內發生過的一切歷史事件及其影響,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不同,挪威的歷史進程受“地理位置”和“氣候”的制約較強,而受“政治”的制約較弱。
大約在西元前10000年,隨著大冰蓋向北極圈消退,居住在歐洲大陸的居民開始北遷,移動現在的挪威版圖內定居。為了尋求較為溫暖的場所,這些原始的挪威人開始集中在西部沿海岸一帶生活,因為那裡受到“墨西哥灣暖流”的影響。同時,原始挪威人屬於狩獵和採集混合型的部落,食物多樣,包括海鮮和野生動物,以“馴鹿肉[1]”為主食。西元前5000年~前4000年之間,他們開始集中在奧斯陸峽灣區域,並發展出定居、會耕種植物的“農業文明[1]”。在公元前1500年~前500年間,整個挪威南部都被開墾為了農業田地,而特倫德拉格以北的地區則繼續維持打獵或捕魚的生活[2]。
挪威的新石器時代始於公元前4000年[3],於民族大遷徙時期重合,第一批原始人部落的酋長們在挪威建立了控制權,並建造了一些山頂堡壘(hilltop fortifications[3])。8世紀起,挪威人開始出現統一的“民族意識”,他們自稱諾斯人(Norsemen),漫游整個北海,在不列顛島、冰島、格陵蘭島建立了多個殖民地,因此8世紀也被歐洲人稱為“維京時代”。12世紀末,挪威全域完成基督教化,並在尼達羅斯設立了第一個主教區[4]。之後挪威的人口就迅速增長,直到1349年,歐洲爆發的黑死病和連續的好幾場瘟疫讓人口減少了一半(奧斯陸少了約3000,卑爾根少了約7000,特隆赫姆少了約40000[來源請求])。也是在此時,卑爾根超越挪威首都奧斯陸,成為全國對外的主要港口,但其大部份收入被神聖羅馬帝國的漢薩同盟吸收[5]。
1397年,挪威王國和瑞典王國一起加入了以丹麥王國為盟主的“卡爾馬聯盟”。1523年瑞典脫離聯盟,挪威進入“丹麥-挪威聯盟”時代,但地位逐漸變得比丹麥低。在1537年北歐的宗教改革中,挪威放棄天主教,改信基督新教。 1661年,丹麥-挪威聯盟宣佈採用絕對君主制。在1814年的拿破崙戰爭中,因為丹麥王國是法國的盟友,且敗給了參加反法同盟的瑞典王國,所以丹麥要把自己統治下的挪威割讓給瑞典,並簽訂《基爾條約》以作證明[6]。此時挪威宣佈獨立,並制定民主憲法,但歐洲列強中沒有一個承認其獨立。之後簽訂《莫斯公約》,瑞典允許挪威保留自己的憲法、議會、政府,但在軍事和外交上必須和瑞典立場一致。1814年11月4日,挪威議會承認瑞典國王查理十三世加冕為挪威國王,“瑞典-挪威聯盟”宣告成立[7]。
挪威的工業化始於1840年代,且從1860年代開始,挪威出現了一批去美國和加拿大的移民潮[8]。 1884年,挪威國王任命約翰·斯維爾德魯普為總理,以建立更加民主的議會制。1905年,瑞典-挪威聯盟解散,挪威王國從此成為一獨立國家。1880年代~1920年代,弗里喬夫·南森和羅爾德·阿蒙森等挪威人對北極進行了極俱地理·歷史意義的考察,後世稱之為“極地探險[9]”,並在各種文學、影視作品中加以浪漫化。同時也在這段時間內,航運和水力發電是挪威王國的主要收入來源。隨後的幾十年,挪威經濟起伏不定,勞工運動頻繁。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在1940年~1945年內佔領了挪威。二戰結束後,挪威王國就加入“北約”這個軍事同盟以求庇護[10],並在政府資金和王室捐款的幫助下進行了國家大重建[11]。
1969年挪威的發現石油,至1995年,挪威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註:並非第二大產油國,而是出口國),這導致挪威的人均收入大幅提高。在1972年和1994年,舉行過兩次“是否要加入歐盟”的公共投票[12],但這兩次挪威人都讚成“不加入”,因此現在的挪威王國也不是歐盟的成員國;但挪威早在1959年就加入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以免自己被歐盟的經濟體制排斥在外[13]。1980年代,挪威放棄政府對經濟的強力管制,改為經濟自由化,並在1989年~1990年經歷了銀行業危機。
到了21世紀,挪威王國已成為地球上最繁榮的國度之一,光是出口石油和天然氣的收入就佔了經濟總量的1/5[14],2017年後又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國[15]。
Remove ads
早期(1066年以前)

在大约公元前12000年前最后的冰川时期结束,挪威海岸线开始上升。第一批移民在这一时期抵达挪威,这是由于挪威海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进行捕猎海豹、捕鱼和狩猎。[16]
维京时代是欧洲远古时代和中世纪之间的过渡时期,从公元790年北方日耳曼人开始扩张,直到公元1066年丹麦人的后裔征服英格兰。维京人是著名的航海家,他们在设得兰群岛、法罗群岛、冰岛、格陵兰岛、都设立了殖民地,在10世纪末曾不定期地在美洲纽芬兰居住过。他们不仅是海盗,也同时进行贸易,甚至定居在欧洲沿海和河流两岸。有记录说公元839年他们曾作为拜占廷帝国的雇佣兵征服北非。他们的殖民地遍布欧洲,包括英格兰的丹麦区、基辅罗斯、法国的诺曼底等等。只是到了维京时代的末期,北欧才出现独立的国家和国王,同时也接纳了基督教,开始进入中世纪。直到欧洲各国王权强大,有能力抵抗维京海盗之后,维京方才逐渐开始消亡。
-
约820年时的挪威小王国范围
-
约872年时的挪威小王国范围,红色为联盟成员王国
中期(1066-1523年)

卡尔马联盟是14世纪末至16世纪初由丹麦、瑞典和挪威组成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联盟。
1397年6月17日,丹麦、瑞典和挪威的代表在瑞典南部城市卡尔马举行会议,决定三个王国共同拥戴丹麦女王瑪格麗特一世为国王和摄政者,即挪威和瑞典国王由丹麦国王兼任。丹麦王室成为三国的统治者。同时瑞典和挪威仍然保留了王国的地位。丹麦王室总揽三国的外交和国防事务,各国内政则保持独立。但是,在联盟时期,丹麦国王并不总是可以兼任瑞典摄政或国王,如瑞典国王卡尔八世在位时期。在这些间隙里,瑞典的实际统治者通常是从本国贵族中选出的摄政官。三国的联盟把整个北欧地区置于一个国王的统治下,有利于北欧国家对抗德意志汉萨同盟在波罗的海和北海的贸易垄断地位。
1380年玛格丽特一世让她的外孙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擔任挪威国王。原挪威属地格陵兰岛、冰岛和法罗群岛从此开始受丹麦统治。联盟初期,玛格丽特一世的怀柔手段使丹麦王室受到各国贵族的拥戴,但后来丹麦王室不断企图控制挪威和瑞典的内政事务,导致联盟的离心离德。14至16世纪,丹麦为了打破汉萨同盟对波罗的海贸易活动的支配而进行了一系列战争。丹麦奥登堡王朝的克里斯蒂安一世取得了德意志地区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的统治权。15世纪末,丹麦王室和瑞典贵族的矛盾激化,反对联盟的冲突不断爆发。克里斯蒂安二世于1520年率兵攻占了被瑞典反对派贵族控制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并且杀害了大批参与起义的瑞典贵族。1521年瑞典贵族古斯塔夫·瓦萨在达拉纳省重新招募了一支反抗丹麦的军队。1523年,古斯塔夫·瓦萨在汉萨同盟的帮助下攻入斯德哥尔摩,丹麦军队战败,瑞典恢复独立。
Remove ads
晚期(1523-1905年)
丹麥-挪威(1523-1814年)
瑞典恢复独立后,卡尔马联盟已经瓦解,但丹麦和挪威仍然维持着联盟国家。1534年挪威被取消王国的地位,降为丹麦的省。
17世纪,瑞典为争夺波罗的海霸权不断与丹麦交战。1658年,瑞典最终收复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长期被丹麦占领的南部沿海地区。
1807年,丹麦挪威联盟在拿破仑战争中站在法国这一边。由于皇家海军阻碍了进口和食物的出口,挪威的经济受到巨大影响。瑞典于第二年进入挪威,但是在挪威获得几场胜利之后,1809年签订停火协议。[17]
瑞典-挪威聯合王國(1814-1905)
拿破仑战争后,根据1814年基尔条约,丹麦将挪威转让给反法同盟的瑞典。挪威拒絕承認此條約並宣佈獨立。而经过了短暂的武装抵抗,挪威成为瑞典统治下的王国並組成了一個聯盟。
1905年,挪威以和平的方式从瑞典独立。
近代(1905-1945年)
1905年,随着四党的Michelsen内阁被任命,议会投票建立一个挪威的领事服务。这一项提案被国王否决。在6月7日,议会一致通过联合的解散。在接下来的解散公投中,仅有184人支持联合。政府邀请丹麦王子卡尔担任挪威国王。他在全民公投之后成为国王哈康七世。[18]
自1905年,挪威采取了中立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挪威商船被大量使用来支持英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39年,挪威保持了严格的中立。[19]英国和德国都意识到挪威的战略位置。双方都计划侵入挪威,尽管挪威对此反对,1940年德軍發动威瑟演習行動佔領丹麥及挪威,納粹德國成功控制波羅的海的出口,德國人在挪威成立了挪威總督轄區。
1944年,冰岛脱离丹麦独立。法罗群岛和格陵兰至今仍为丹麦领地。
現代(1945年至今)
2011年7月22日,发生2011年挪威连环恐怖袭击,造成77人丧生。
-
1570年挪威
-
1595年丹麦-挪威
-
1599年挪威
-
1662年挪威
-
1688年挪威
-
1720年挪威
-
1720年挪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