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揚州 (隋朝)

隋至南宋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扬州中国隋朝南宋时设置的,在今江苏省境内。

历史

Thumb
隋煬帝時,改州為郡。他又設有九個監察州。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军攻克陈朝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陈朝灭亡,全国统一。隋改陈朝的扬州为蒋州(治石头城,今南京市清凉山),改吴州苏州(故吴郡部分、吴兴郡部分)与杭州(故钱唐郡吴郡部分、吴兴郡部分), 改陈朝的東揚州吴州(后改为越州),又将本朝原来的扬州改为寿州,本朝原来的吴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1]改为扬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扬州改为江都郡。建有江都宫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陈稜降唐,江都郡改为扬州。不久,李子通占据,作为都城。次年,杜伏威以扬州再次归唐,改为兖州。之后辅公祏反唐。武德七年(624年)唐朝收复改为邗州。武德九年(626年)再改为扬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广陵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为扬州。下辖江都县,江阳县、扬子县、六合县、天长县、高邮县、海陵县、海安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扬州市泰州市江都高邮兴化六合泰兴海安如皋姜堰安徽省天长等市、县地。地当大运河交通要冲,唐朝时为对外贸易海港之一,经济、文化繁荣、有“扬一益二”之说。为淮南道治。唐朝后期为淮南节度使驻地。

五代杨吴在扬州定都,改为江都府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平南唐后,再改为扬州。宋朝淮南东路治。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扬州路

Remove ads

辖区

Remove ads

刺史

隋朝扬州刺史
唐朝扬州刺史
南唐扬州刺史
后周扬州刺史
北宋知扬州
  • 石守信(960年)
  • 李处耘(960年—962年)
  • 楚昭辅(962年—971年)
  • 边珝(972年)
  • 段思恭(974年—975年)
  • 侯陟(975年)
  • 侯赟(975年)
  • 边珝(975年—977年)
  • 孙迈(980年—981年)
  • 潘若冲(981年)
  • 周渭(982年)
  • 薛惟吉(982年)
  • 赵延进(985年—986年)
  • 薛惟吉(987年)
  • 王宾(993年)
  • 张观(994年)
  • 董俨(994年)
  • 王禹偁(995年—997年)
  • 魏羽(997年—998年)
  • 柴成务(999年—1000年)
  • 王化基(1001年—1003年)
  • 曾致尧(1004年—1007年)
  • 许逖(1008年)
  • 凌策(1010年—1011年)
  • 冯元(1012年)
  • 戚纶(1013年)
  • 周实(1013年—1014年)
  • 薛映(1015年—1016年)
  • 王随(1016年—1020年)
  • 王允明(1020年—1023年)
  • 周起(1023年)
  • 盛京(1023年—1027年)
  • 杜衍(1027年—1028年)
  • 盛度(1029年)
  • 朱巽(1030年)
  • 冯元(1031年)
  • 王立(1032年)
  • 朱巽(1032年—1033年)
  • 范雍(1033年)
  • 李允元(1034年)
  • 张若谷(1035年)
  • 陈执中(1035年—1037年)
  • 陆若冲(1037年—1038年)
  • 盛度(1039年—1040年)
  • 郎简(1041年)
  • 宋庠(1041年—1042年)
  • 苏绅(1043年)
  • 陈商(1044年)
  • 王逵(1044年)
  • 韩琦(1045年—1046年)
  • 张奎(1047年)
  • 欧阳修(1048年—1049年)
  • 苏舜元(1049年)
  • 杨察(1049年—1050年)
  • 柳植(1050年)
  • 曹应天(1050年)
  • 钱明逸
  • 包拯(1050年—1052年)
  • 张昷之(1052年)
  • 张瓌
  • 唐介(1053年)
  • 许元(1054年)
  • 刘敞(1056年—1057年)
  • 冯京(1058年)
  • 张子宪(1059年)
  • 王琪(1061年)
  • 沈遘(1062年)
  • 刁约(1063年—1064年)
  • 裴煜(1064年)
  • 王琪(1065年)
  • 韩缜
  • 徐绶(1068年)
  • 朱寿隆(1069年)
  • 马仲甫(1070年)
  • 钱公甫(1071年)
  • 田谅(1071年)
  • 马仲甫(1072年)
  • 王居卿(1074年)
  • 章岵(1074年)
  • 陈升之(1075年)
  • 鲜于侁(1079年)
  • 许将(1081年)
  • 孙觉(1081年)
  • 范镗(1081年)
  • 王益柔(1082年)
  • 孔宗翰(1082年—1083年)
  • 吕公著(1083年)
  • 杨景略(1085年—1086年)
  • 滕元发(1086年)
  • 邓绾(1086年)
  • 杨景略(1086年)
  • 王安礼(1086年)
  • 谢景温(1087年)
  • 蔡卞(1088年)
  • 蔡京(1089年)
  • 滕元发(1090年)
  • 王存(1090年)
  • 谢景温(1091年)
  • 李承之(1091年)
  • 苏轼(1092年)
  • 张璪(1092年)
  • 许将(1093年)
  • 苏颂(1093年—1094年)
  • 杨汲(1094年)
  • 章衡(1095年)
  • 程嗣恭(1097年)
  • 蹇序臣(1099年—1100年)
  • 林希(1100年)
  • 张耒(1101年)
  • 龚原(1101年)
  • 陈轩(1101年)
  • 曾肇(1101年)
  • 蔡卞(1102年)
  • 吕惠卿(1102年)
  • 吴伯厚(1102年)
  • 蒋之奇(1103年)
  • 王资深(1103年)
  • 吴执中
  • 张询
  • 章縡(1104年)
  • 管师仁(1105年—1106年)
  • 刘拯(1106年)
  • 范镗(1107年)
  • 彭汝霖(1107年)
  • 范坦(1107年)
  • 周穜(1107年)
  • 吴执中(1109年)
  • 王涣之(1109年—1110年)
  • 张商英(1110年)
  • 石公弼(1110年)
  • 蔡卞(1114年)
  • 许光凝(1114年)
  • 吕益柔(1115年)
  • 林摅(1117年)
  • 唐恪(1117年)
  • 周焘(1118年)
  • 徐处仁(1119年)
  • 洪中孚(1121年)
  • 薛嗣昌(1121年)
  • 徐铸(1122年—1123年)
  • 毛友(1123年)
  • 王本(1123年)
  • 许份(1124年—1126年)
  • 吴敏(1126年)
  • 李纲(1126年)
  • 章衡(1126年—1127年)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