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支孝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支孝龍(?—?),西晉淮陽人,以風姿見重,長於《小品般若》[1]。他具有深厚的玄學素養,對於佛教在整個魏晉玄學思潮中得以推擴,具有相對重要的地位[2]。
經歷
支孝龍與當時名士阮瞻、庾凱交往, 被稱為西晉「八達」之一[3]。在魏晉玄學發展時期,能夠通釋、道思想,並且展開佛教義理的論述是相當不簡單的一件事。當時竺叔蘭初譯《放光般若經》,支孝龍便前往其住處加以抄錄、校訂,得到譯本研閱十幾日後,對眾開講,得到時人的推崇[4][5]。
他精研般若之學,但也深受當時玄學影響,他曾說:「抱一以逍遙。唯寂以致誠。[6]」,其用語「抱一」、「逍遙」出於道家用語,「致誠」則為儒家用語,事實上其言論是較接近於清談[7],這一方面顯示當時佛教傳入中國,仍受儒、道影響的情形,一方面也反映了支孝龍的玄學素養,和與名士阮瞻等人交好的情況,湯用彤便曾從支孝龍等人的事蹟,探討研究佛教玄學混合在晉代的發展情況[8]。
評價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