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改大凤型航空母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改大凤型航空母舰是大日本帝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计划建造的大凤号航空母舰的改良型。

概况
改大凤型是按照“改丸五计划”打算建造的五艘航空母舰,计划编号为G15。[1][a]当时的文件中也能见到“130号舰改”的说法,[2]这里的130号舰指的就是大凤号。
它和大凤一样,是装甲航空母舰,计划进行一些小幅改进,包括增设两座高射炮、加强水下防御、延长船体和飞行甲板等。[3]:258
搭载的飞机数量与大凤几乎相同,为61架,[4]不过这是在搭载像舰上战斗机“烈风”、舰上攻击机“流星”这样的大型机时的数据。也有资料认为它最多可以搭载75架。
飞行甲板的装甲部分仅限于前后升降机之间,以及起飞所需的最低限度区域。飞行甲板防护的装甲厚度和全套动力装置的规格与大凤相同。
终止建造
该型舰原计划在1944年至1945年开工,并在1947年至1948年竣工。然而,为了弥补中途岛海战中航母的损失,日本海军优先建造工期更短的云龙级,因此首舰5021号舰的开工时间推迟到了1944年。这样一来,便能把中途岛海战所汲取的经验教训融入设计中,而这些在云龙级上尚未得到体现。但随着1943年8月第三次战备计划的制定,该型舰5艘全部被取消建造。[2]
在此之后,日本海军所计划和设计的航空母舰只有简化设计的G18型和由液货船改装的特TL型航空母舰。结果,改大凤型就成了日本海军最后设计的正统航母。[2]
主要变化
改大凤型的主要改进包括:[2]
- 水下防御强化,使其能承受的TNT当量从大凤号的300kg提升至350kg。
- 高角炮数量从大凤级相比翔鹤级减少的12门恢复到与翔鹤级相同的16门。
- 飞行甲板上增设电动扬弹机×1、电动鱼雷升降筒×2,使飞行甲板上装填弹药更方便(传统航母弹药只能在弹药库升降)。
- 将舰桥向外侧移动1米,扩大中央部分的有效飞行甲板宽度。
- 全长增加4米,排水量增加1600吨(主要是岛式结构到前部升降机之间延长)。
- 前部升降机前移5米,飞行甲板全长增加,同时装甲范围全长也随之增长。机库前后扩大,但仍为封闭式。
- 25mm三联装机枪增加至22门。
- 飞行甲板木质铺板部分减少,仅保留装甲区域,其他部分改为钢板甲板。
- 各部舰上装置进行简化处理。
主要参数
- 正常排水量:35,300吨[5]或35,800吨[7]:269
- 全长:264.5米[5]
- 水线长:257.0米[5]
- 水线宽:28.0米[5]
- 深度(至飞行甲板):22.1米[5]
- 吃水:9.64米[5]
- 飞行甲板:261.5米 × 30.0米,[5]配升降机2座[8]
- 推进:4轴[7]:296
- 主机:舰本式蒸汽涡轮发动机4台[8]
- 锅炉:Ro号舰本式锅炉8台[8]
- 输出功率:160,000马力[5]
- 最高速度:33.3节[5]
- 燃料:重油5,700吨[5]
- 航程:10,000海里[5]
- 乘员:1,800名[7]:296
- 装甲[8]
- 飞行甲板:20mm DS钢(→HT钢)+75mm CNC钢
- 舷侧:130mm NVNC钢~55mm CNC钢
- 甲板:16mm HT钢+32mm CNC钢
- 装备
- 九八式100毫米高射炮8座16门[5]
- 三联装九六式25毫米高射机炮22座,共66挺[8][9][b]
- 雷达:二式二号電波探信儀一型2座[10]:102-103
Remove ads
- 常用60架,备用1架[4]
计划各舰及造船厂
改大凤型共计划建造五艘:[3]
- 5023号舰——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所
- 5024号舰——横须贺海军工厂
- 5025号舰——吴海军工厂
流行文化
注释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