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敦煌星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敦煌星图
Remove ads

敦煌星图,又称《敦煌星图甲本》,斯坦因编号为S.3326。敦煌星图是中国天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星图之一,绘制于唐中宗时期(公元701-710年)[2],现藏于伦敦大英图书馆[3] 敦煌星图是敦煌经卷的一部分,绘制了当时对恒星的观测。星图背后的天文学研究可以在国际敦煌项目里找到。[4] 敦煌星图是迄今为止存留的最古老的星图。[5]

Thumb
唐代敦煌星图的细节,描绘了北极地区(British Library Or.8210/S.3326)。星图绘制于约公元700年[1]唐中宗 (705-710)时期。三家不同的星座分别用白、黑、黄标注。整个星图含星约1300颗。

历史

Thumb
中國敦煌星圖—是現存最古老的星圖之一,據信是7世紀的星圖,顯示了每個農曆月和北極地區,有明確的標記和命名的恆星,總共有1345顆恒星,分佈在257個星官中。
Thumb
伯希和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内拣选文书

1900年代,中国一位叫王圆箓道士莫高窟发现了藏有大量经卷的藏经洞。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购得其中包括敦煌星图在内的大量经书。[6] 对以上文献的首次公开研究是在李约瑟1959年版的“中国科技和文化”。之后,只有少数研究该星图的著作,几乎都集中在中文文献当中。[3]

内容

该卷子为绢本彩色手绘,长1.98米,上面标注了1339颗星星的位置。此卷子前为《气象杂占》,后为《解梦及电经一卷》,星图居中。绘制者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了甘、石、巫三家星官。[3]

更多信息 颜色, 中国天文学家 ...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