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文昌阁 (溪口)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楼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昌阁 (溪口)map
Remove ads

文昌阁,又名奎阁乐亭,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的一组建筑,位于溪口镇潭墩山顶,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原为溪口文人聚会和祭拜文昌帝君的场所。1924年由蒋中正出资重建,此后成为蒋中正和宋美龄回溪口时的居所。1939年,文昌阁毁于日军轰炸,后于1986年依照炸毁前的形制重建[1]。2006年,文昌阁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事实速览 蒋氏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历史

文昌阁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原为溪口文昌会、锦溪书斋文人聚会和祭拜文昌帝君的场所。至20世纪初,文昌阁已经破败。1921年12月,蒋中正曾在其日记中提到重建文昌阁并改建为图书馆的设想。1924年蒋中正回乡扫墓时,委托兄长蒋介卿负责重建文昌阁,次年完工。蒋中正作《武岭乐亭记》,将重建后的建筑称为乐亭,希望溪口乡民能在此“朝夕游乐”,书法家谭延闿曾书写此文[3]:10-11。1927年12月蒋中正与宋美龄完婚后,文昌阁成为蒋宋二人的别墅和私人藏书楼。西安事变后的1937年1月13日,张学良曾被蒋中正软禁于文昌阁,24日转移至雪窦寺旁的中国旅行社雪窦山招待所[3]:62。当年,汪精卫看望蒋中正时,也曾在此寄宿[4]抗日战争期间的1939年12月12日,文昌阁毁于日军轰炸,198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依照被毁前的样式修复,次年竣工[5]:1007

建筑

Thumb
溪口文昌阁平面图

文昌阁建筑群位于溪口武山南端的潭墩山之上,下有深潭称武岭潭,也称碧潭,清代曾有“奎阁凌霄”、“碧潭观鱼”之景,皆为当时溪口十景之一。整个建筑群由文昌阁、乐亭、水塔、跳水台、憩水桥组成,建筑面积735平方米,占地8000平方米[2]

文昌阁为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建筑呈凸字形,坐东南朝西北,主体为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建筑,正脊正中为明珠宝塔。突出部分为单檐歇山顶,面向剡溪。建筑面阔三间,宽19.27米,深14.34米,四周有回廊,回廊东西开门,东连乐亭,西连憩水桥。文昌阁下层为蒋中正会客室,上层为蒋、宋夫妇的卧室。建筑东门与小洋房、跳水台相通,西门与憩水桥相通[2]

水塔位于文昌阁附近,供应文昌阁及小洋房、丰镐房自来水。水塔为砖混结构,六柱支撑,对角直径3.6米,上有飞檐,水塔四周有护栏[2]

乐亭距离文昌阁约10米,为蒋中正私人藏书楼。建筑坐南朝北,为二层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建筑,正脊有葫芦宝瓶。建筑面阔三间,宽6.8米,深4.46米,建筑面积171平方米,一层明间通往文昌阁主体建筑,西次间楼梯通往二层。前左有陈立夫于20世纪80年代书写的《乐亭记》[3]:11,右有奉化山水画家王康乐书写的《乐亭春晓》碑[2]

憩水桥位于文昌阁西南的石阶下,碧潭之上,初建时为平桥。1929年,应宋美龄要求,蒋中正邀请翁文濤改建为拱桥。憩水桥为钢筋水泥结构,长5.05米,宽2.19米,两侧有西式护栏[2]。建成后,蒋中正与宋美龄常在此垂钓观鱼[6]:52

跳水台位于文昌阁和小洋房之间,边长20米,面向剡溪,后通过台阶与文昌阁和小洋房相通。蒋经国在小洋房学习之余,曾和蒋方良在此跳水游泳[2][7]

Remove ads

重建、保护和利用

事实速览 外部圖片链接 ...

文昌阁于1939年毁于日军轰炸,抗日战争结束后并未重建。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拨款30万元人民币,由东阳县木雕营造厂复建文昌阁,次年竣工[8],内部依蒋宋卧室布置,并展示两人生活照片[1]。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文昌阁以“文昌阁(遗址)”的名义和蒋母墓蒋氏宗祠等建筑以“溪口镇建筑群”的名义并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蒋氏故居[2]。建筑的保护范围东、西至潭墩山山脚,南至剡溪,北至武岭路[9]

参考资料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