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加坡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加坡土地面积仅700余平方公里,因此是以符合都市规划的方式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行政區),由相应的社区发展理事会簡稱(社理會)管理,其首長原為新加坡國會議員兼任之主席,2002年起首長改制為專職稱市長,市長級別相當於部長。这五社区进一步分为87个选区。
![]() |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19年9月15日) |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9月15日) |
英国殖民政府於1950年将新加坡分成地理固定的01至28邮区;随着1979年7月邮政将28个邮区再细分至80个分区(后来加至82个),再于1995年9月使用现有的邮政编码后,28邮区区划经已失去了原来的邮政功能;然而现时新加坡人,仍然以28邮区作为租置私人房产、以至中小学选校的依据。
1948年新加坡举行议会选举后,政府遂以选区作为行政区划,每区由一位国会议员代表该区选民。从1990年代起,市区重建局将新加坡分为55个规划区。规划区是固定的,不会因各届选举导致的选区范围更动而改变。新加坡统计局于2000年人口普查中首次使用市区重建局的规划区进行调查。1999年新加坡警察部队对属下的邻里警局和警岗改组时,也改用规划区作为其警局负责的范围。
新加坡土地管理局则将新加坡分为64个调查区,包含34个巫金(MK)和30个镇(TS)。这原有的34个乡在上世纪初多为农渔业地区,但在发展的洪流中已逐渐变成了郊区或市区。即便如此,这制度依然是土地局进行地皮划分的依据。
Remove ads
行政區划分
新加坡社區發展理事會是在1997年大選之後成立的。原來新加坡全國有9個社區,2001年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宣佈把全國9個社區發展理事會合併為5個社區發展理事會,並且委任全職的市長來領導這5個社理會。這5個社理會是按照地區劃分,定名為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和中區社理會。在新加坡,市長指的就是社區發展理事會的最高首長。

选区划分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9年8月6日) |

2011年2月24日公布的选区划分总共87个选区由12个单选区和15个集选区组成。
目前的单选区和集选区包括:
Remove ads
地区划分
市区重建局将新加坡分为五个大区,其下包括了55个规划区和2个集水区。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