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海誠
日本動畫作家、電影導演、小說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海誠(日语:新海 誠/しんかい まこと Shinkai Makoto,1973年2月9日—),本名新津誠(新津 誠/にいつ まこと Niitsu Makoto)[1],是一名日本動畫導演兼編劇。新海誠出身日本长野县小海町的鄉村地區,從小喜歡畫畫和編故事,後於东京就讀大學,1996年畢業於中央大學文學部。然後他進入遊戲公司日本Falcom工作,主要負責平面设计,但也學會製作影片。1997年開始,新海誠自主製作了三部短片,其中的《她與她的貓》(1999年)算是他的首部正式電影。該片公開販售獲得不錯的成績,並成為新海誠與CoMix Wave Films建立合作的契機。
2001年新海誠辭去正職,專心地獨力完成25分鐘短片《星之聲》。該片於2002年發表後十分暢銷,並且獲得數個獎項,令新海誠名利雙收並開始受到矚目。之後,新海誠嘗試製作一小時以上的劇情長片,並為了應付更龐大的工作量而籌組動畫團隊,不過劇本和分鏡都仍由他包辦。他接連推出《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2004年)、《秒速5公分》(2007年)和《追逐繁星的孩子》(2011年),三部片都有獲獎紀錄。其中《追逐繁星的孩子》是新海誠當時規模最大的作品,但上映後卻成為票房炸弹。
新海誠從《言葉之庭》(2013年)開始更加認真看待觀眾的接受度,該片最終獲得不錯的票房,並開啟他與主流片商東寶的合作。東寶的製片人川村元气成為新海誠後續作品的企劃人,他們以三年為間隔推出了《你的名字。》(2016年)、《天气之子》(2019年)和《鈴芽之旅》(2022年)。《你的名字。》一舉賣出251億日圓,為新海誠的職業生涯帶來突破,後續兩部作品未能再現該成績,但也都有140億日圓以上的票房。這三部電影在主題上都涉及2011年的東日本大震災,並被一些媒體合稱為「災難三部曲」。
故事選材上,新海誠從多個方面汲取靈感,當中包含自己的人生經歷,以及涵蓋日本動畫、近代小說和古典文學的他人作品。他筆下的故事描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是源於他在青春期時對於人際情感的複雜心情;他也相信渺小的靈魂也能影響巨大的命運,因而經常採用宇宙等廣袤的故事元素。對於新海誠在業界的地位,一些媒體將他譽為「新一代宫崎骏」,也有動畫研究者已將他視為具代表性的日本動畫導演。
Remove ads
生平
新海誠出生於1973年[2]2月9日[3],老家位在日本长野县南佐久郡小海町[4]的土村[1]。他的本名是新津誠[1],其父新津正勝是承建商「新津組」(1909年創業)的第三代社長[4],其母來自北海道[5]。新海誠在受訪時表示,自己小時候就喜歡畫畫[6]。根據其父的說法,新海誠的母親也是個畫作曾入選縣內美術展的人[4]。編故事也是新海誠從小的興趣[6]。
新海誠就讀小海小學(小海小学校)[1],期間從事速度滑冰,每天早上五點在結冰的松原湖上練習[4]。小學四或五年級時,新海誠藉由考試成績排名班上第一,讓父親同意替他購買第一台个人电脑[4]——夏普MZ-2000[7][8]。新海誠高中就讀長野縣澤北高中[9][10][11],每天搭乘小海線通學[4],並且是弓道社團的成員[12]。之後,新海誠因尚未確定志向,而在1992年[13]前往东京就讀大學[6],1996年3月畢業於中央大學文學部[14][15],主修日本文学(国文学)[16][17]。
新海誠在大學期間仍然找不到將來想做的事情[6],其父希望新海誠繼承家業、成為新津組的第四代社長[4]。在大學四年級的時候,新海誠被父親託付給东京一家建商的社長,要在那裡修業[4]。然而新海誠想到自己可能對製作遊戲有興趣[6],自行去應徵了遊戲公司日本Falcom[4]。與當建商不同,新海誠認為這是只有年輕時才能做的工作,而其父也同意讓他做選擇[4]。於是新海誠一邊就讀大學,一邊在日本Falcom打工[18],後來他成為正式社員,當起了上班族[19]。新海誠在直屬於時任社長加藤正幸的團隊工作[20],主要負責遊戲包裝的平面设计[20][21],亦有經手游戏演示影片[20]。新海誠日後稱,他從中學到製作作品不能只追求自我滿足,必須有效地將其魅力傳達給客戶[20]。
Remove ads
在日本Falcom,新海誠習得製作影片的技能[4],並且愈發對編寫故事以及製作影像產生興趣[6]。新海誠開始嘗試製作自己的動畫短片,為此他在晚上下班後熬夜到凌晨三點,隔天六點起床去上班[4]。1997年底,新海誠花費兩週,完成了一部黑白動畫短片《遙遠的世界》(遠い世界,片長1分鐘28秒)[22]。《遙遠的世界》榮獲1998年eAT金澤的特別賞[23]之後,新海誠再接再厲,1998年底用一個星期製作《被包圍的世界》(囲まれた世界,片長約30秒),該片完全以3DCG製成[24]。《遙遠的世界》在新海誠的個人網站上供人免費下載[22],《被包圍的世界》則沒有公開[24]。
有了製作兩部短片的經驗後,新海誠嘗試將1997年夏天就已構想的《她與她的貓》付諸實現[25],於1999年初夏至初冬運用工作餘暇進行製作,使用的是自家的Power Mac電腦[25][19]。這部約5分鐘的短片完成之後,新海誠通过個人網站[21]、Comic Market[21]和M3[26]販賣CD-R,最終賣了約五千份[21][27],還獲得一些在電影院播映的機會[28][29]。而後該片也在CG動畫競賽中得獎[30],實現名利雙收。新海誠在2013年受訪時表示,《她與她的貓》就是他的第一部電影作品[31]。新海誠在片頭字幕中不使用本名新津誠,而是給自己取名為新海誠[32],並且沿用至今。其父認為該名字中的「海」就是取自故鄉小海町[4]。
鑒於《她與她的貓》的銷售佳績,許多公司主動聯繫新海誠[21]。有一封很長的信件來自Mangazoo(CoMix Wave Films的前身[19]),內容寫滿對新海誠作品的感想,最終新海誠決定效力於這家公司[21]。他在2001年夏天向任職五年的日本Falcom辭職,全心全意地投入2000年初夏開始構思[33]的新作《星之聲》[34][19]。新海誠用一台個人電腦G4 Mac來製作這部長25分鐘的電影[35][36],在2002年1月完成[37],期間他僅將電腦運算時的空檔拿來睡眠,過程也充滿辛苦之處[19]。《星之聲》獲得超乎新海誠預期的廣大迴響[27],在下北澤Tollywood單館放映一個月的觀影人次達到3500人[38],DVD出貨量在一週內突破一萬份,收益上看1億日圓[39]。該片在日本動畫業界也取得好口碑[40],在東京國際動畫展獲頒優秀作品獎[41],並啟發許多動畫創作者(如山本蒼美[42][43]和堀貴秀[44])以自製作品出道[45]。
《星之聲》的成功讓CoMix Wave Films給予新海誠更多資源,新海誠希望下一部作品能與其他人士合作,彌補自己作畫方面的不足[19]。2002年12月,新作《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正式敲定[46],新海誠找來另一人擔任人物設計兼總作畫監督[47]。但是兩人作業遠遠不夠,最終製作團隊擴充到20人的規模[48],人數之多讓新海誠難以應付,他自稱費了不少心力後才學會如何團隊合作[19]。該片於2004年11月20日在日本上映[49],而後榮獲每日電影獎最佳動畫電影[50]。新海誠也憑藉《星之聲》與《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兩部作品連續贏得日本星雲獎的藝術部門獎項[51][52]。
2005年6月,新海誠開始籌畫下一部作品[53]。新作《秒速5公分》的形式是「連作短篇集」(連作短編),由三段在劇情上有連貫的短片構成[54],分別描寫「相遇與離別」、「愛情的甜蜜與苦澀」以及「初戀轉化為回憶」[55]。新海誠很高興能以平穩的狀態[56]創作一部描寫日常生活的作品[57],並覺得自己作品的製作體制已經接近理想狀態[58]。《秒速5公分》於2007年3月3日在日本上映[59],同年11月推出新海誠親自執筆的小說版[60]。
2008年1月[61],新海誠到中東出國一個月,期間參與一些講座[62]。之後他前往英国就讀一間英語學校,最終度過13個月的留學生活[62]。2009年4月,新海誠回到日本[63],投入製作在國外就已開始構思的新作《追逐繁星的孩子》[64]。對於該片,新海誠希望製作一部少男少女冒險故事,雖然模仿該類型的翹楚吉卜力工作室的風格,但是內容有著新的寓意[65]。《追逐繁星的孩子》於2011年5月7日在日本上映[66],是當時製作和上映規模最大的新海誠作品[67],但觀眾反應薄弱導致票房不佳,成為新海誠首部賠錢的作品[67][68]。
經歷《追逐繁星的孩子》的票房失敗後,新海誠自稱已意識到作品必須以受眾是誰為出發點,他的體悟反映在他為下一部作品《言葉之庭》所寫的企畫書上[69]。新海誠將該片的目標受眾定位為處於青春期或已出社會但遭遇挫折的人[70],以「雨」當作母題,講述年輕人幫助成年人重新出發的故事[71]。該片於2013年5月31日在日本上映,同場放映另一部新海誠的短片《某人的目光》[72],最終國內票房達到1億5000萬日圓[73],是《追逐繁星的孩子》(2000萬日圓[74])的好幾倍。
Remove ads
新海誠在《言葉之庭》首次與日本最大的電影發行商東寶合作,雙方決定繼續共事[75],由川村元气擔任新海誠新作的企劃人[76]。2014年7月,新海誠提出《你的名字。》的企劃書[75],內容是高中男女靈魂互換、涉及愛情與命運的故事[77]。一支堅強團隊隨後組成,包含負責人物設計的田中將賀、擔任作畫監督的安藤雅司與操刀音樂的樂團RADWIMPS[75]。《你的名字。》於2016年8月26日在日本上映,製作團隊原本只指望票房達到《言葉之庭》的10倍(15億日圓)[78][79],結果該片卻在上映28日内即突破100億日圓大關[80],並使新海誠成為繼宮崎駿之後首位擁有破百億票房作品的日本動畫導演[77]。最終《你的名字。》的國內票房達到251億日圓,在當時是日本影史票房排名第四位[註 1],以日本動畫片而言則是僅次於《千与千寻》(2001年)的第二名[註 2][82]。在接受訪問時,新海誠自稱對《你的名字。》的賣座程度感到惶恐,自認不具備與票房相當的實力[83]。
延續製作《你的名字。》的感覺[84],新海誠於2017年2月提出《天气之子》的企劃書[85]。為了引起觀眾的共鳴,他選擇與大家息息相關的「天氣」作為主題[86]。新海誠坦承自己處理劇情的方式想必會激起觀眾的分歧意見,因為該片的內容是主角為了不讓所愛之人被犧牲,進而選擇對抗社會的故事[87]。他也表示,憑《你的名字。》聲名大噪後,自己反而因高曝光度和不請自來的負評攻擊而感到難受,對《天氣之子》的創作也有影響[87]。《天气之子》於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首週末票房比《你的名字。》更佳[88],並在上映第34天時賣破100億日圓[89]。《天气之子》最終以142億日圓成為日本影史票房第12名[註 3][90]。
2019冠狀病毒病日本疫情期間[91][92],新海誠於2020年4月完成新作《鈴芽之旅》的企劃書[93],是一部講述少女踏上阻止災難的旅程的公路電影[91]。據新海誠表示,成功製作《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的經驗,使他前所未有地想要創作全日本規模的故事[94]。新海誠在前兩作分別以彗星撞擊和暴雨這兩種「災難」,間接指涉2011年的東日本大震災,而《鈴芽之旅》的故事則與該次震災有直接關聯[95];新海誠此次覺得有必要通过作品保留震災時人們的心情,傳達給下一代人[96]。《鈴芽之旅》於2022年11月11日在日本上映,上映第45天時票房達到100億日圓[97],最終票房149億日圓略高於《天气之子》,足以在日本影史排名第15名[註 4][98]。《Fami通》的一篇報導指出,後世可能會將《你的名字。》、《天气之子》和《鈴芽之旅》合稱為「災難三部曲」(災害三部作)[99]。
對於下一部作品,新海誠在2022年11月受訪時表示,完成三部大作之後的他正處於白紙般的狀態[95]。
Remove ads
1992年至1995年,新海誠替大學的一個俳句同好会繪製同人誌封面[100],一共繪製了十幅畫[101]。同樣在大學時期,新海誠於1994年向兒童文學社的同人誌投稿,畫的是介於繪本與漫畫之間的17頁短篇故事《蛞蝓》(なめくじ)[100][102]。新海誠數年後在官網上坦言,他很驚訝自己的畫風自《蛞蝓》以來完全沒有進步[100]。2001年,新海誠辭去日本Falcom的工作、開始製作《星之聲》的同時,也與製作成人遊戲的minori展開合作,操刀了數款遊戲的片頭,依序為《Wind: A Breath of Heart》(2002年)、《春天的足音》(2004年)和《ef - a fairy tale of the two.》(2006年)[100]。在2002年的時候,新海誠在次文化雜誌《新現實》發表了短篇漫畫《塔之彼端》(塔のむこう),是日後《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的原型[100][103]。
Remove ads
個人生活
新海誠出身於长野县的小海町[1][4],大學浪人時期搬家到埼玉縣的武藏浦和站附近[104]。2009年5月,新海誠搬家到东京的新宿區,並且不再以住處當作工作室[105]。
感情方面,新海誠的妻子是女演員三坂知繪子,此事於2016年由《日刊現代》報導[106]。兩人的女兒新津知世於2010年出生,長大後成為童星[107][106][108]。在結婚之前,新海誠曾在大學時期交過女朋友[104]。在構思《她與她的貓》(1999年)的時期,新海誠也有心上人,並抱持著要鼓勵她的心情製作該片,但兩人最終分手了[31]。名叫篠原美香的女性校護也曾是新海誠的交往對象,她是《她與她的貓》中女主角的模特兒[25],到《星之聲》(2002年)時已成為新海誠的女友[31],她也為這兩部片進行配音[25][31]。
新海誠自兒時便過著與貓為伍的生活,從鄉下搬到東京後也收養了好幾隻流浪貓[109]。2004年7月[110],新海誠在製作《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2004年)時在西新宿撿到一隻生病、虛弱的母幼貓,順勢收養了牠[111],並以該片的女主角的名字取名為佐由理(サユリ)[19]。佐由理於2020年去世[111]。2022年4月製作《鈴芽之旅》期間,新海誠收養了兩隻流浪貓,取用該片的女主角及其母的名字,將兩隻貓命名為鈴芽(スズメ)和椿芽(ツバメ)[112]。新海誠也曾養過一隻倉鼠,時間是2002年1月左右,並在製作短片《笑臉》時將牠當成模特兒[113]。倉鼠在2003年末死去[114]。
新海誠在2000年左右開設了個人網站「Other voices-遠い声-」,網站名據稱是取自杜鲁门·卡波特所著小說《别的声音,别的房间》(1949年)[115]。舊網址(http://www2.odn.ne.jp/~ccs50140)於2018年3月關閉[8],由新網址(http://shinkaimakoto.jp)取代,但後者在2022年之後也無法存取[116]。新海誠也有自己的X(前稱Twitter)帳戶,目前仍在經營當中[117]。
Remove ads
風格
新海誠從小就有接觸日本動畫,住在鄉下的他通过電視觀看過《世界名作劇場》、日本广播协会(NHK)的《小神童》以及宫崎骏導演的《未來少年柯南》等動畫[6]。新海誠在2012年表示,宫崎骏是對他影響最大的日本動畫導演[118],其漫畫作品《風之谷》(1982—1994年)是他小學時喜歡上繪畫的原因之一[119]。其他動畫作品也對新海誠有所影響,包含他國中看的吉卜力工作室作品《天空之城》(1986年)[6]和高中很喜歡的《冒險少女娜汀亞》(1990年—1991年)[6]。《天空之城》是新海誠自稱最喜歡的作品[21],同屬吉卜力作品的《魔女宅急便》(1989年)也是新海誠作品《鈴芽之旅》(2022年)的借鏡對象[120]。
新海誠也經常從文學作品中汲取靈感。他在小學時期印象最深的作品是乙骨淑子的童書《再見,金字塔帽子》(ピラミッド帽子よ、さようなら)[121],《追逐繁星的孩子》(2011年)的異世界設定就是受其影響[122]。國中和高中時期,他迷上了國外的科幻小说[121],會躲在房間熬夜閱讀[34],喜歡的作家有艾萨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萊因和亞瑟·查理斯·克拉克[123]。新海誠在大學主修日本文学(国文学)[16][17],他自稱大學時主要閱讀的是村上春樹的作品,出社會後則受到角田光代的作品所影響[121]。
村上春樹的作品對新海誠而言十分重要,他接觸的首部作品是高中時閱讀的《挪威的森林》(1987年)[122]。新海誠1998年製作的短片《被包圍的世界》乃受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985年)啟發[24],《鈴芽之旅》則含有來自《海边的卡夫卡》(2002年)和《青蛙老弟,救東京》(1999年)的影響[120]。村上的作品也以書籍形式多次出現在新海誠作品的畫面中,例如《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2004年)裡出現的《黑夜之後》(2004年)[124],以及《秒速5公分》(2007年)裡的《螢火蟲》(1984年)[125]。
除了上述作品以外,村上龍小說《五分後的世界》(1994年)也影響了《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裡日本分裂的設定[5]。古典文學亦是新海誠的靈感來源,《言葉之庭》(2013年)使用《萬葉集》當作劇情元素[126],《你的名字。》(2016年)則是受到小野小町的一首和歌[126][127]和《換身物語》[128]所啟發。一些新海誠置於片中的書籍也被日本文學評論家榎本正樹認為別有用意,例如《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中有對應到大下さなえ和山本文緒作品的書本[129],以及《秒速5公分》和《言葉之庭》的女主角都是夏目漱石小說的讀者,讀的分別是《心》[130]和《行人》[131](皆為1914年成書)。
新海誠也會公開評論其他作品,有時是在訪談中提到,平常則通过自己的X(前稱Twitter)帳號發文。他曾給予好評的電影包含:《電影版 聲之形》(2016年)[132]、《道別的早晨就用約定之花點綴吧》(2018年)[133]、細田守的電影作品[134]、《元素方城市》(2023年)[135][136]和《哪吒之魔童闹海》(2025年)[137][138]等。新海誠也很喜歡日本漫畫家星野之宣與五十嵐大介的作品[139]。
對於新海誠作品給人的整體感覺,日本動畫研究者冰川龍介於2016年表示,讓觀眾的心理狀態產生反應是新海誠的著眼點,並以「詩作」來形容他的作品[140]。冰川也說明道,新海誠的作品少有決定性的場面,反而有著大量的留白,讓觀眾很容易融入心思[140]。
視覺方面,新海誠的一大招牌是生動且細緻的背景美術[141],他的其中一個手法是拍下現實存在的風景,然後將照片當作基底,通过數位軟體(例如Photoshop)畫出作品中的背景[36][31]。冰川認為,新海誠不倚靠角色的對白和互動,而是將美麗的風景(例如天空和雲)加以運用,並結合微妙變幻的光線、吐露感情的詩意獨白,以及持續流洩的音樂,整體地傳遞情感[140]。作家多根清史也在2017年的文章中稱,在新海誠的作品中,背景(後景)所表達的東西比人物動畫(前景)來得更多[142][143]。新海誠曾坦言,在製作《追逐繁星的孩子》之前,自己對角色的要求僅止於讓觀眾能夠產生帶入感[13],重心一向都放在背景美術上[128]。新海誠自認能通过動畫的背景美術,呈現出比現實更美麗的風景,並寄託無法言喻的東西[144]。在多根看來,新海誠對背景的運用也是一種減少動態影像的手段,可以節省製作動畫的心力[142]。
Remove ads
新海誠的作品經常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主題。他在接受Nippon.com採訪時表示,青春期時期的他深陷於這個主題,即使長大成人後仍覺得情感的距離與代溝十分神祕[6]。當時他未能成功與喜歡的對象交往,也對命中註定的伴侶究竟在何方感到苦惱,期間所感受到的心痛和強烈憧憬至今仍讓他記憶猶新,他希望讓年輕觀眾對此產生共鳴[145]。出於宿命論的觀點,他將一些較為廣袤的元素(例如宇宙)融入愛情故事中,意圖證明渺小的人生仍能聯繫著巨大的命運,而非一片虛無[6]。
在2013年(含)以前的作品中,新海誠經常採用令人悲傷的結局[146]。他在國外受訪時表示,原因在於自己有很多次被女性拒絕的經驗,快樂收場的故事對他個人而言並不適用[146]。但新海誠也指出,觀眾覺得結局很悲傷的看法有時與他的意圖有所出入,例如《秒速5公分》結局的真正意涵其實是男主角得以邁向新生活[31]。新海誠在2011年受訪時進一步說明,他想要創作出否定「浪漫的愛」(Romantic Love)的作品[65]。新海誠指出,社會上對浪漫的概念是一個人終究會與命中註定的伴侶相戀、從此過上幸福的日子,但他認為人生的幸福不僅限於浪漫,反之不浪漫也不等於不幸[65]。新海誠直言,他想描寫的是角色們與浪漫的愛擦身而過,但從此向更遠處邁進的故事[65]。
對於作品的背景,新海誠經常從現實中汲取之。在《她與她的貓》(1999年),他將自己的房間當作場景之一[25],到了《星之聲》時則將居住的埼玉縣一帶畫入作品中[36],他自稱這麼做是希望能更加喜歡上身邊的景色[104]。新海誠也表示,人對風景的看法會因產生情感而改變,例如他之所以喜歡上埼玉縣,就是因為與女朋友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104]。新海誠作品的取景範圍隨著時間逐步擴張,《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受到電視劇《來自北國》影響而設定在北海道[5],製作《秒速5公分》時他曾前往岩舟町[147]和種子島[148]進行取景,《鈴芽之旅》甚至成為橫跨多個縣市、類似公路電影的作品[149]。新海誠故鄉的景色也直接反映在《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150]和《你的名字。》中的糸守町[4][151]。據媒體報導,新海誠的作品引起了聖地巡禮的現象[152]。
Remove ads
作品列表
- 1997年-1999年2月 《遙遠的世界》(遠い世界)
- 1998年2月 《被包圍的世界》(囲まれた世界)[註 5]
- 1999年-2001年3月 《她與她的貓》(彼女と彼女の猫)
- 2007年9月 《信濃毎日新聞》
- 2003年4月 NHK大家的歌《笑顏》(笑顔)[註 6]
- 2007年11月 NHKアニクリ15《貓的集會》(猫の集会)
- 2011年12月 大成建設《博斯普鲁斯海峡隧道篇》
- 2013年2月 野村不動產《某人的目光》(だれかのまなざし)[153][154](野村不動產集團「PROUD BOX 感謝祭」短片)
- 2013年12月 大成建設《斯里蘭卡高速公路篇》
- 2014年2月 Z会《十字路口》(クロスロード)[155]
- 2014年8月 大成建設《越南內排國際機場篇》
- 2016年8月 SUNTORY天然水×《君の名は。》之「三葉の想い」篇、「瀧の想い」篇、「重なる想い」篇[156]。
- 2019年8月 日清食品、SUNTORY天然水、軟體銀行、MISAWAHOME、打工網、LOTTE清爽《天気の子》[157]
- 2022年11月 日本麥當勞 《大麥克與鈴芽》 ((ビィグ マィク と すずめ))[158]
Falcom时期
请注意,由于Falcom Sound Team jdk信息公开限制,以下有关日本Falcom的内容不可避免地会有所缺漏
- 1996年5月 《英雄傳說IV 朱紅的淚》(PC-9801版) Special Thanks(特别鸣谢)
- 1996年10月 《Brandish VT》 Special Thanks(特别鸣谢)
- 1996年12月/1997年3月/1997年5月 《Lord Monarch Original/first/Pro》 Art and Graphic(美术)
- 1997年4月 《新英雄传说》 Special Thanks(特别鸣谢)
- 1997年6月 《七星魔法使 forever》 Documentation(资料管理)
- 1997年12月 《魔喚精靈》 Documentation(资料管理)
- 1998年4月 《永遠的伊蘇》 Documentation(资料管理)
- 1998年10月 《Monarch Monarch》 絵(美术)(追记:这部游戏是新海诚在Falcom时第一次正式制作OP动画)
- 1998年12月 《Brandish 4》 Documentation(资料管理)
- 1999年4月 《英雄傳說III 白髮魔女》(Windows复刻版) Art and Graphics(美术)、Publicity(宣传)
- 1999年10月 《西風の狂詩曲》(日文版) Publicity(宣传)
- 1999年12月 《英雄伝说V 海之槛歌》 OPENING Art and Graphics(开场动画美术)、Quality Assurance(品质管理)、 Publicity(宣传)
- 2000年7月 《永遠的伊蘇II》 Art and Graphic(美术)
- 2000年11月 《七星魔法使 ORIGINAL》 Quality Assurance(品质管理)
- 2000年12月 《英雄傳說IV 朱紅的淚》(Windows重制版) Documentation and Publicity(资料管理与宣传)
- 2001年6月 《伊蘇I・II完全版》 Opening Movie(开场动画)、Documentation and Publicity(资料管理与宣传)
- 2001年12月 《双星物语》 Art and Graphics(美术)
- 2001年的《双星物语》就是新海诚在Falcom参与的最后一部游戏,当时开发日程与个人独立短片《星之声》严重冲突,最终新海诚在2001年夏天辞职回家专注制作《星之声》,因此从*2002年开始Falcom所有游戏都与新海诚不再有任何关系了。[159][需要較佳来源]
minori时期
- 2002年4月 minori《Wind: A Breath of Heart》
- 2002年12月 minori《そよかぜのおくりもの-Wind Pleasurable Box-》(制作協力)
- 2004年7月 minori《春天的足音》
- 2006年12月 minori《ef - the first tale.》
- 2008年5月 minori《ef - the latter tale.》
- 2009年9月 minori《eden*》(特别鸣谢)
- きみのこえ(《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主題曲)
- クロスロード(《十字路口》主題曲,與AKI Oxford共同填詞)
- 《星之聲》(作者:大場惑)
- 《我的夢想是為了守護你》(作者:白倉由美)
-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作者:加納新太)
- 《秒速5公分》(作者:新海誠)
- 《她與她的貓》(作者:永川成基)
- 2002年 《塔之彼端》(《新現實》Vol.1,角川書店、短篇)
- 2008年 《新海誠美術作品集:空之記憶 ~The sky of the longing for memories~》
- 2012年 《新海誠美術畫集:追逐繁星的孩子》
外界評價
一些媒體提到新海誠被譽為「新一代宫崎骏」[註 7],亦或是該頭銜的角逐者之一。對此新海誠也表示,他在2000年代就在日本以外獲得這個稱號[6]。2011年的金馬國際影展將新海誠稱作「新宮崎駿」,他在講座上稱宮崎駿是真正的天才,自己會努力做出與之媲美的作品[167]。2018年,新海誠受邀成為美國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會員[169]。2022年,美國月刊《動畫雜誌》的筆者查爾斯·所羅門(Charles Solomon)將新海誠列入近35年內富有遠見的動漫導演名冊中[170]。作家麥可·里德(Michael Leader)與傑克·康寧漢(Jake Cunningham)在著作《日本經典動畫指南》(The Ghibliotheque Anime Movie Guide: The Essential Guide to Japanese Animated Cinema)中介紹日本動畫誕生後80年間的30位名導演與30部經典動畫,新海誠與《你的名字。》被選錄進去[171]。不過日本動畫導演押井守並不認同新海誠的作品,他在2021年受訪時曾表示,新海誠、細田守和庵野秀明的共通點是缺乏主題和創作電影的動機[172]。
新海誠在動畫創作方面的貢獻與成就,受到日本國內重視。2012年9月,由於在中東之行期間舉辦工作坊活動,新海誠被選為「活躍於世界舞台、讓日本被看見的日本人」(世界で活躍し『日本』を発信する日本人)之一[173],獲得日本內閣府國家戰略局的古川元久致贈感謝狀[174]。新海誠的事蹟和作品也被納入日本的教科書作為教材,2023年份的《高中美術3》(高校美術3)將他列入藝術家名單裡進行介紹[175],作品《你的名字》(2016年)則被收錄在2024年份的小學五年級道德教科書[176]。2023年6月,新海誠因為在動畫領域的成就,獲頒表揚長野縣傑出人士的信每獎(信毎賞)的紀念特別獎(記念特別賞)[177]。
關係人物
相關條目
備註
- 新海诚用一周的时间制作的30秒全3D短片,使用Lightwave 3D与Photoshop制作。灵感也来自村上春树的《世界末日与冷酷異境》。现仅能在新海诚个人网站上找到该作品截图。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