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營真武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營真武殿位於臺灣臺南市新營區,是主祀玄天上帝的廟宇[2][1]。該廟為新營兩大公廟之一[註 1],有不少信徒從小便是該廟玄天上帝的「契子」[1][3]。

沿革
相傳過去在廟前有一池塘,有許多牧童會把牛帶來此處吃草[2][3]。某日有個牧童用泥土捏了一尊玄天上帝加以膜拜,後來真有神靈附於其上,之後信徒漸多[2][3]。
而真武殿正式建廟則是在咸豐五年(1855年),由當地望族沈芳林、沈葛林倡建[2][3][4]:126。光緒末年,信徒沈興、沈鉗等人重修[2][3]。日治時期昭和八年(1933年),董事沈三吉與林知母、馮勢、鄭茂松、沈群鵬、沈振宗等人再次擴建廟宇[2][3]。另據說在皇民化運動時期,神像曾暫時供奉在民宅內[3]。
二次大戰後,真武殿在民國57年到64年(1968年-1975年)進行擴建[2][3]。另外據說修建期間,玄天上帝曾透過乩童寫了一副對聯懸刻於廟殿,而這名乩童本人目不識丁[2]。
五營
真武殿的內五營是五營旗,有新舊兩座,是因不同神轎的關係而分設。外五營設東西南北四營,皆為小祠建築,其中在「修善姑」北側的西營[註 2]為兩進式建築,賞兵則由各營自行舉行[5]。
傳說
關於千總李誌鏞獻匾的原因,有傳說是因為他在領兵路過時,為了測試廟中玄天上帝的神威而故意用官靴踢踏門檻,結果攤跪在地。李誌鏞於是入廟禮拜謝罪,並且獻匾。[3]
另外在1981年艾妮絲颱風(Agnes)在臺灣南部造成「九三水災」時,鄰近急水溪的真武殿也被水淹,積水深度達2公尺。而由於鎮殿泥塑神像高7尺,重百斤,難以搬動,最後只能讓神像留在廟中。次日早上洪水稍退後,當時的真武殿主委劉川上到廟中查看時,發現神像竟在二尺外的另一拜案上,帽冠、神袍均未潮濕、汙損。信徒認為這是神明顯靈自行移位的神蹟。[2][3]
其他
新營有俗諺說「上帝爺公最疼惜出外人」,指到外地工作的新營人,或是到新營謀生的外地人,只要到真武殿真心祈求,上帝爺公都會眷顧有加[3]。
註釋
參考來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