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方拱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方拱乾(1596年—1666年),名若策,字肅之,號坦庵,直隸桐城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詩人、學者。
生平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夏四月初三日出生。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應天鄉試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官至少詹事。[1]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农民军入京,明亡。当时,方拱乾同多數大臣被关押,“以美婢四名贿赂贼将罗姓”,得以逃脱南归。
顺治九年,以江督马国柱推荐,起补弘文院学士,不久升任詹事府少詹事。順治十四年(1657年),以“南闈科場案”獲罪,其五子方章鉞因與主考官方猶“聯宗”而中舉人,皇帝令刑部將方章鉞“速拿來京,嚴行詳審”,後與章鉞發配寧古塔,順治十八年(1661年),因家屬認修京師前門城樓工程,依《大清會典事例》得以贖罪,十月赦還,將別之際,在壁上題下〈書茅屋壁〉一詩,“莫言萬里無人境,兀兀三年認作家。”[2]。康熙元年(1662年)回到江南故土,流寓揚州荷陰客舍,以賣畫為生。同年,因“衰年性健忘,似多漏軼記”,手寫《絕域紀略》。[3]康熙五年(1666年)卒。[4]有六子六女。[5]
Remove ads
著作
拱乾好寫詩,在絕域仍“無一日輟吟詠”,留下不少描寫異地史詩,如《鬼妾叹》是描寫黑龍江活人殉葬的陋俗。著有《絕域紀略》、《寧古塔誌》等。[6]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