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旗山區
臺灣高雄市的市轄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旗山區,舊稱「蕃薯寮」,後稱「旗山」,得名自境內的最高峰旗尾山,前身「旗山鎮」[10],位於中華民國高雄市地理中心。北鄰杉林區,西北鄰内門區,西及西南鄰田寮區、燕巢區,東鄰美濃區,東南接臺灣省屏東縣里港鄉,南接大樹區。地形西側屬嶺口丘陵;東北側為楠梓仙溪河階;西南側則為屏東平原北端。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12月20日) |
Remove ads
歷史

旗山區古名施里、太平、蕃薯藔。根據史籍記載,有關旗山的開發,最早記載是在清康熙年間。《臺灣府志》記載:「羅漢內門(今內門區)、外門田(今旗山區)、北大傑巔社」。
清領時代光緒十四年(1888年),行政上改稱太平街。旗山早期的居民,最早可追溯到荷蘭時期,平埔原住民由臺灣西岸向內地遷移,沿楠梓仙溪開墾。明鄭時期,旗山鎮原為平埔原住民馬卡道族在溪州地區太山建置「大傑顛社」(即今溪洲國小後的山腰處),做為宗教中心。清康熙年間,大傑顛社有十二里;其中「施里莊」就是現在的旗山,隸屬鳳山縣,當時的居民仍以平埔族群為多。清康熙末年,有部分漳州移民自鳳山地方越過南界的嶺口而進入此地,並與當地之平埔原住民簽約購地,搭建草寮而著手進行開拓工作,在田園未成熟之時則僅栽種蕃薯維生,故此地俗稱為蕃薯藔。以後移民的移殖活動持續不斷,而逐漸形成一村莊,即黃叔璥《臺海使槎錄》中所云之「外門民居施里莊」。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歸臺灣縣羅漢門外門。乾隆二十年(1755年),立石碑禁佔,曾記載蕃薯寮庄,可見在乾隆初年便已正式稱呼蕃薯藔庄。
日治時代明治34年(1901年)設蕃薯藔廳,以蕃薯藔街為廳治,至明治42年(1909年)10月蕃薯藔廳併入阿緱廳。其間當地居民嫌「蕃薯藔」之名不雅,曾陳情要求將蕃薯藔街復名「太平街」,唯未成案[11]。大正9年(1920年)地方制度改正時,終依「旗尾山」之名而改稱為「旗山」至今。
2010年12月25日,配合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高雄縣旗山鎮改制為高雄市「旗山區」[10]。
Remove ads
地理
-
境內旗尾山貌
-
從鼓山公園拍攝的旗山風景
旗山區位於北回歸線以南,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有八個月均溫超過攝氏20度,有三個月均溫低於18度[12]:73。根據1956年至1996年的氣候資料顯示,旗山區的年均溫約為21.8度,月均溫最高為7月的26.6度,最低為1月的15.5度[12]:75。年平均降雨量約為2,220.44毫米,8月雨量最多,12月最少[12]:78。
根據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4年底旗山區戶數約1.4萬戶,人口約3.4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永和里與中寮里,2024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3,749人與178人,其中中寮里也是高雄市人口最少的里[13]。
Remove ads
政治
旗山區公所是高雄市政府在旗山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高雄市政府。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4課4室等8個內部單位[16]。
現今旗山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設旗山街屬高雄州旗山郡[17]:397、399。旗山街轄旗山、北勢、圓潭子、溪洲、磱碡坑、旗尾、手巾寮等7個大字[17]:399。1946年,改為「旗山鎮」,屬高雄縣旗山區。1950年,裁撤區署,旗山鎮改直隸於高雄縣[17]:401。2010年12月25日,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旗山鎮改制為市轄區「旗山區」,隸屬高雄市[10]。
旗山區行政區劃 |
旗山市區行政區劃 |
經濟

旗山為山地的平原,氣候上應屬於亞熱帶氣候型,因而每到夏季雨量充沛,在農業經營上非常適合耕耘,尤其是在香蕉的栽培上,使得旗山有「香蕉王國」、「香蕉的故鄉」之美譽。根據記載;旗山的種蕉大約起始於1925年左右。當然除了香蕉的曾經風光一時之外,農產仍以稻米及甘蔗為大宗。
從日治時代開始,甘蔗的生產主要是作為製糖原料,直到戰後時代,糖業經濟仍為旗山帶來重大的利益。現在的旗山糖廠,雖已停止運轉,但仍足以代表糖的生產歷史,且向來在旗山地區,被視為生產報國的重要指標,也是一般旗山偏遠外圍地區,人民生活的依靠。就以往以旗山地區而言,從手巾寮以迄鄰近的杉林,都是製糖原料白甘蔗的主要種植範圍,但目前已轉作多樣化農作物,如毛豆、西瓜、玉米等。

旗山區所產的香蕉主要有舊北蕉、黑龍蕉等,芭蕉則相對少量栽種,並以南華蕉為主,毛豆在廣福里等地有大片面積栽種,敏豆在溪洲、廣福等地種植較多,絲瓜主要種植在溪洲里一帶地區,檸檬以圓潭、大林、尾庄等地為主要產區,並佔臺灣約有百分之三的產量,龍眼在中寮、南勝、嶺口等地種植較多,其他包括網室木瓜、南瓜、胡瓜、稻米、豇豆、芭樂、辣椒、小番茄等則屬零星栽種。
文化
位在田寮區與旗山區之間的中寮山,因四周無其他高峰阻礙,電視台、電台在中寮山設置了發射台或轉播站。[20]
名稱 | 地址 |
中視南部發射台 | 高雄市旗山區中寮二路91號 |
華視南部發射站 | 高雄市旗山區中寮二路13之1號 |
臺視南部發射台 | 高雄市旗山區中寮二路26號 |
民視南部發射台 | 高雄市旗山區中寮二路50號 |
公視中寮轉播站 | 高雄市旗山區中寮二路11之2號 |
名稱 | 地址 |
漢聲廣播電台旗山分台 | 高雄市旗山區中寮二路13號[21] |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中寮轉播站(華視南部發射站) | 高雄市旗山區中寮二路13之1號 |
教育
- 高雄市立旗山國民中學
- 高雄市立大洲國民中學
- 高雄市立圓富國民中學
- 高雄市旗山區旗山國民小學
- 高雄市旗山區圓潭國民小學
- 高雄市旗山區溪洲國民小學
- 高雄市旗山區鼓山國民小學
- 高雄市旗山區旗尾國民小學
- 高雄市旗山區嶺口國民小學
- 高雄市立圖書館旗山分館
醫療
交通

- 旗山轉運站(旗山南站)
- 旗山北站

旅遊
- 旗山天后宮
- 旗山福德祠
- 旗山糖廠
- 旗山車站(旗尾線舊火車站)
- 旗山碾米廠
- 青果合作社旗一辦事處[24]
- 旗山生活文化園區(原蕃薯藔尋常高等小學校、舊鼓山國小)[25]
- 旗山國小(原蕃薯藔公學校)
- 旗山數位故事沙龍(原旗山國小日式宿舍)
- 旗山老街(中山路)
- 石拱圈亭仔腳
- 稛源商店[26]
- 劉耀堂私立劉醫院[27]
- 旗山製冰廠
- 洪家繡樓(振發旅社)[28]
- 旗山信用購買利用組合
- 旗山聖若瑟天主堂
- 旗山上水道[23]
- 旗山鵝卵石護岸
- 表彰紀念碑
- 鼓山公園
- 旗山神社遺址
- 旗山三十三士之墓[29]
- 旗山太平寺
- 旗山鳳山寺
- 旗山火葬場(日民堂)[30]
- 大洲戲院(大和座)[31]
- 三桃山森林遊樂園
- 圓潭子橋遺跡
- 原旗山實踐農民學校校長宿舍(旗山農工校史館)
-
旗山區中山路(旗山老街)
-
旗山水圳公園
-
旗山武德殿
-
旗山鼓山公園
-
旗山福德祠
-
旗山第一公有零售市場,該地在日本時代即為市場用地
-
旗山亭仔腳石拱圈
-
旗山橋
-
旗尾山脈
-
旗山碾米廠
-
旗山舊式老屋
-
旗山車站
-
旗山市場巷,為清朝蕃薯藔街的一部分
-
禪師大佛聖像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