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明德銀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明德銀號(英語:Ming Tak Bank)是香港的一間已倒閉的華資小型銀行,在1965年1月因周轉不靈引發存戶擠提,隨後被政府接管及清查帳目,香港市民對華資銀行的信心受到打擊,觸發華資銀行擠提潮,並引發六五股災[1]。
概要
明德銀號總行位於皇后大道中161號,主營金銀找換、匯款及兌換業務。1952年7月在皇后大道中29號A開設分行[2]。1956年1月19日,尖沙咀分行被劫去2萬餘港元[3]。1960年2月1日,總行遷至位於中環大道中和畢打街交界的中建大廈[4]。
1959年9月,明德銀號在尖沙咀設立旅行部承辦出國旅遊業務,同時為響應港府發展香港旅遊業的政策,明德銀號在啟德機場的臨時客運大樓開設兩間找換店,為來港旅客及出國市民提供外幣兌換服務[5]。明德銀號旅行部組成日本櫻花團於1960年4月8日從啟德機場乘坐英航客機出發[6]。
1965年1月23日,明德銀號發出的約值700萬港元的美元支票遭匯豐銀行退票。消息傳出後,許多存戶紛紛擁至提取現金,結果在1月26日,明德銀號發生擠提。同年1月27日,財政司郭伯偉指示銀行業監理處接管明德銀號,並且停止該公司的一切業務,以便審查。當時有消息指明德銀號因對地產過度放款,又長期將資金投資地產物業,導致周轉不靈,資金鏈斷裂[7]。
明德銀號被接管後,引發香港市民對華資銀行的信心危機,廣大存戶在恐慌下爭相到各家華資銀行提出存款,拉開當年華資銀行擠提潮的序幕,其後廣東信託商業銀行在擠提後亦被政府接管,就連在華資銀行之中規模較大的恆生銀行,也因為擠提潮頻臨倒閉,需要在4月出售百分之51的股權予匯豐銀行,恢復存戶的信心。當年華資銀行的連串擠提事件使投資者對香港銀行及金融業的信心受到動搖,繼而觸發六五股災。
1965年3月31日,破產管理官發表聲明指明德銀號負債超過2,000萬港元,其持有的資產大部分是建築物,但當中有很多仍未完工,需要通過物業估值,以估算可抵償之債務的百分比[8]。同年4月30日,高等法院頒令明德銀號破產[9]。明德銀號正式破產後,銀行業監理處將檔案及帳目轉交破產管理處,由後者跟進債權人申索債款的事宜。
1971年1月16日,破產管理處宣布明德銀號的債權人,包括往來戶口、儲蓄戶口、定期存款戶口的存戶,可憑銀行存摺或收據,取回百分之25的債款[10]。1973年4月,破產管理處辦理最後一期向明德銀號債權人派發債款的工作[11]。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