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星形菱形三十面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星形菱形三十面體
Remove ads

在幾何學中,星形菱形三十面體是指菱形三十面體的星形化體,即把菱形三十面體的面和邊沿伸直到向外相交成星形的立體。溫尼爾在他的書《多面體模型》中列出許多星形多面體模型,其中也收錄了一些星形菱形三十面體[1],例如内侧菱形三十面体[2][3]

事实速览 部分的星形菱形三十面體 ...

歷史

星形菱形三十面體是一種多面體類型,屬於此類的多面體數量非常龐大。埃德(Ede)在1958年時列舉了13種基本的星形菱形三十面體類型[4]。鮑萊(Pawley)在1973年時提出了一些規則以令星形菱形三十面體可以完全被枚舉[5]

這些多面體種類繁多,大多都並未被觀察及描繪,因此大多數並未命名。梅塞爾(Messer)在1995年描述了其中227個星形化體[6](含原像菱形三十面體在內,即1種凸多面體和226種星形多面體[7][8])。

種類

菱形三十面體透過全部匹配能產生227種星形菱形三十面體[9],其中包括了115個鏡像不變的立體和112個具有手性鏡像的立體;透過米勒的規則[10] 可以產生358833098種星形菱形三十面體,其中包括了84959個鏡像不變的立體和358748139種具有手性鏡像的立體[9]

已命名的星形菱形三十面體

已命名的星形菱形三十面體十分少,其命名的原因多半與星形菱形三十面體無關,而是因為其他研究的同時剛好研究的立體屬於星形菱形三十面體,例如五複合立方體雖是一種星形菱形三十面體[11],但其因為是立方體複合體的相關研究而得名[12]

黃金一百二十面體

Thumb
第一星形菱形三十面體的簡單多面體形式有120個面,又稱黃金一百二十面體。

第一星形菱形三十面體,又稱黃金一百二十面體,是菱形三十面體星形化的第一種形式,其對應形狀轉化為間單多面體(即去除自相交面隱沒於立體內部的面)後所形成的立體共由120個面、62個頂點和180條邊組成,且五種柏拉圖立體皆可以共用頂點地嵌入這個立體中。[13]

黃金一百二十面體的頂點座標都是由以下集合的元素組成[13]

{−φ³, −φ², −φ, 0, φ, φ², φ³}

其中,φ為黃金比例。

黃金一百二十面體的62個頂點,其中20個是來自一個正十二面體(或是為五個正四面體以兩種方式重和的五複合正四面體)、5x6=30個來自5個正八面體和12個來自一個正二十面體。[13]

列表

更多信息 名稱, 對稱群 ...

用途

部分星形菱形三十面體被一些數學學者認為是具代表性的立體,用於一些與幾何學相關著作的封面或標誌,例如大菱形三十面體[16][15]菱形六十面體[i][17]。前者被用於多面體領域著名著作《正多胞形》的封面上[16][15],後者為Wolfram Alpha标志[17]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