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有絲柏的道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有絲柏的道路》是一幅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生·梵谷創作於1890年7月的油畫[1]。目前,該畫藏於荷蘭庫勒慕勒美術館。
創作過程
梵高於1890年5月完成《有絲柏的道路》[2] 。然而,早在1888年當他來到法國的亞爾時已有了創作念頭[3],在寫給其弟西奧的信中,他提到絲柏給了他很大的靈感,又指他被這樹完美的線條超比例也深深吸引著[3]。因此,他打算繪畫一幅有絲柏樹的夜景畫。1890年6月,梵高已完成這畫作,他在寫給畫家友人保羅·高更的信中指,《有絲柏的道路》所帶出的主題與高更的《在橄欖園的基督》是一致的[1]。
分析
芝加哥大學藝術系博士Kathleen Powers Erickson相信《有絲柏的道路》反映出梵高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她指畫中的月亮、絲柏和星星分別位於畫中的左中右,這種分佈位置正好與「死亡方尖碑」雷同[2]。此外,畫中的路人則表示梵高需要身邊的人支持[2]。Erickson還指,梵高是受到基督教寓言詩《天路歷程》而創作這畫[4] 。
藝術評論家Naomi Maurer也同意梵高知道自己大限將至的說法[1] 。她認為畫家以樹作為畫的中心,而路人在樹的前方,足見梵高深信人的生命是永恆的[1] 。同時,畫中的星星和月亮代表梵高相信塵世間充滿著愛[1] 。
參見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