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木山砲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木山砲台,又稱木山堡壘,始建於台灣日治時期,是位於台灣基隆市中山區文化里的一處砲台遺址。過去曾是基隆要塞司令部的轄內設施。目前屬基隆市所管轄的市定古蹟。[1]
歷史
台灣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接受日本統治後,日軍隨即起調查和測繪基隆各砲臺之標高和配備,其中木山砲台修建於1900年3月(明治33年),是台灣總督府築城部基隆分部在1899年《基隆要塞防禦(永久)要領書》中、因應恐爆發之日俄(日露)戰爭之虞而修建之「永久防禦炮台」防禦工程之一,並在1902年(明治35年)10月竣工,原名為「基隆防禦木山堡壘」,是基隆要塞設置最早的砲台,共設置280毫米榴彈炮六門。[2] 並在後期與白米甕、大武崙同時扮演基隆港西側海域的防禦工事。原設有28公分的榴彈砲設施,於昭和時期陸續被撤除,移設至高雄要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基隆要塞與轄內設施均由中華民國國軍所接收,1947年因配合基隆要塞縮減計畫,木山砲台隸屬基隆要塞管理,在1957年撤銷基隆要塞後則隸屬國軍,國軍於1970年間進行增修陣地工事工程,新增二處新式砲座掩體校。現存構造物仍可清楚辨識原有砲台工事配置與格局,另有兵舍基礎遺構,以及多處日治時代掩體、擋土牆設施。
現在木山砲台為國軍管制區域,普通民眾未有許可不得進入。而在2008年1月1日被列入基隆市市定古蹟。
平面配置與構造
木山砲台系統依照外木山與周圍地形而興建,並設有兵舍、庫房、指揮所、三座砲座及觀測區等設施。

木山電燈機關舍位在協和火力發電廠的圍牆,於1904年3月2日完工。[3]最初作為木山砲台及白米甕砲台系統之支援設施,其建築結構為磚砌形式,南進入口處採混凝土半圓形拱頂構造,與社寮電燈所結構相似。[4]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