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木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木鞋
Remove ads

木鞋鞋子的一種形式,也稱為木屐,其中有許多也是涼鞋。是某些地區的傳統文化之一,有時被當作藝術品,例如荷蘭木鞋、日本的下馱等。中國現在的木屐,仍穿于如廣東西部農村等偏遠地區。今日辨別中日式木屐,多以中式木屐夾腳點靠近大拇指當作區分的方式。但更早以前的中國木屐,則因為過去漢人製鞋多不分左右腳,且系帶孔多在木屐底中間,或者更可以說,日式木屐大致復刻了其始創,即漢木屐,因而無法與日式木屐有所差異。[1]

Thumb
荷蘭木鞋
Thumb
瑞典木鞋

各地木屐

Thumb
日本傳統的木屐——下馱

東亞

中國

木屐是汉服足衣的一种,是最古老的足衣之一。相傳尧舜禹以后始服木屐。[2],現時中國境內出土最古的木屐是1988年在宁波市慈城镇内的慈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木屐。晋朝时,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3]木屐是汉人在清代以前,特别是汉晋隋唐时期的普遍服饰。汉代汉女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系带的木屐。[4]南朝梁的贵族也常着高齿屐。[5]南朝宋之时,贵族为了节俭也着木屐。[6]杜牧诗云:“仆與足下齒同而道不同”。[7]由木板與木屐帶結合而成,木板的底面有兩條突起的「齒」,目的是为了雨天便于泥上行走。[8]屐是木履之下有齿者,又称木屐。江南以桐木为底,用蒲为鞋,麻穿其鼻。[9]

除了两齿木屐以外,汉人在军队里还采用了平底木屐,防止脚部被带刺杂草划伤。[10]不仅仅军人如此,平民也往往在路上穿着木屐,防止脚被带刺植物划伤。[11]晋代还出现了屐齿可以拆卸的谢公屐,方便登山。《南史·列传第九》云:“(谢)灵运……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因此日本称谢公屐为“山屐”。[12]八月十五夜詩(大江匡房):“山屐田衣三五夜。短低帽放遊天。”《宇治拾遺物語・一四・三》:“開レ門て相迎たれば、泥が深きと見へて山屐の歯には、泥が事の外ついたぞ”。《中華若木詩抄・下》:“下踏の歯の誰ころびてや橋の霜”。

日本

日本傳統的木屐稱為下馱

参考资料

相關條目

延伸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