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本本主義

毛泽东于1930年提出的概念,意在反对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字面理解进行共产主义革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本主義又稱教條主義,是毛澤東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一個概念。毛澤東認為,在中國開展無產階級革命,不講究中國實際情況,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就是本本主義[1][2]

背景

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當時中國共產黨高層主張工人階級以城市為中心奪取政權,是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毛澤東則主張農村包圍城市,先奪取農村再進攻城市,並批評主張要先夺取中心城市的人是在搞本本主義[3]

影响

1961年干部下乡进厂潮

《反对本本主义》的原稿曾遗失多年。1961年1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结束之后,毛泽东的秘书重新找到一本纸张已经变得发黄的《调查工作》小册子,送到毛泽东面前。毛泽东“见到阔别数十载的这篇文章后,高兴地说,‘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4]

1961年3月10日,在“三南”会议会前,毛泽东印发了1930年写的《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讨论了《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即“农业六十条”),由此毛泽东再次强调了干部亲自作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会上,毛泽东出示了给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以及彭真五名中央常委以及“三北”会议参会者的信,提出派陶铸去北京一趟,交换意见。毛泽东在信中提到:

这次报告随后在中国掀起了一股干部下乡进厂潮。中国共产党党内开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干部深入到工厂、农村,帮助群众克服困难,解决群众所遇到的问题”[6]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