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本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愿(梵語:pūrva-praṇidhāna),是菩萨在因位,也就是在往昔修菩薩行未得成就时,立下的誓愿。[1]佛与菩萨有多种形式的本愿。
詞源
從漢語的字面意義上講,本願就是“本來的心願”,如《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吾自立身,不营世利……今日之举,非本愿也。”清代李渔《怜香伴·神引》:“这也是妇人家本愿,俺们须索护祐他。”
在佛教中,本願一詞另有所指,作為梵語pūrva-praṇidhāna的翻譯。pūrva義爲往前的、往昔的,praṇidhāna即誓願。
概論
佛教菩薩行十度之一的“誓願”,分為通願和別願。通願又叫總願,即發无上菩提心救度无量众生,断烦恼,积福德二资粮,以期成就佛果之願,包括四弘誓愿、二十大誓庄严等。而別願是各個佛菩薩自己的不同的誓願,有“建立净土,成就众生”或愿于“秽土成佛,救度难化之众生”等,如《无量寿经》记述阿弥陀佛在尚为法藏比丘时的四十八愿(或作四十六愿、三十六愿、二十四愿),《阿閦佛国经》记载阿閦辟佛二十愿,《道行般若经》卷六〈恒竭优婆夷品〉之五愿,《放光般若经》卷十三〈梦中行品〉之二十九愿,《药师经》所說藥師佛十二愿(或作四十四愿),普贤菩萨十大愿,《悲华经》中记载了释迦五百大愿和觀音菩薩救苦愿,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记载的弥勒十善愿,《地藏菩薩本願經》記載的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悲愿。其中或有成就净土之愿,或有秽土成佛之愿。
依誓願修行而成佛的,此大願即“根本別願”或“原始誓願”,稱爲本願。
Remove ads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