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杨以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杨以增[1](1787年—1856年),字益之,号至堂,别号东樵山东聊城人。清朝政治人物、藏书家。

事实速览 楊以增, 籍貫 ...

生平

杨以增十七岁入县学。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科舉人。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授貴州荔波縣知縣。歷貴筑縣知縣,升松桃廳同知,署興義府知府。道光十二年(1832年)任貴陽府知府。道光十四年(1834年)升廣西左江道。調湖北安襄鄖荊道。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調河南開歸陳許鄭道。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升兩淮鹽運使,調甘肅按察使,次年署布政使。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任陝西布政使,護理陝西巡撫,次年實授,隨即署陝甘總督。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江南河道总督[2]咸豐年間,時值多事之秋,[3]咸丰四年(1854年)起,又兼理淮北盐务,两淮盐课岁输以巨万计,因粤匪盤据长江,引滞不销。可謂连年辛劳,耗散心血。咸丰五年(1855年)入秋,罹患泄泻,咸丰六年(1856年)卒於江苏清江浦任所,谥端勤

家族

父亲杨兆煜,字炳南,曾任即墨县教谕

藏書

生平好收書,[4]他在任湖北襄郧道员时开始收购书籍;任陕甘总督时以购精刻本、善本为主。道光二十年,得梅曾亮包世臣之助,筹建藏书楼,太平軍起时,江南旧家藏书多不能守,大量散失,流入市场。楊氏在江苏清江浦购得苏州黄丕烈藏书。[5]一生收書數十萬卷,其藏书处分别被命名为海源阁、宋存书室、四经四史之斋。[6]杨以增之子杨绍和亦致力藏书事业,“搜罗典籍,不遗余力,孤本珍籍、精校名抄,乃悉集于聊城。”

著作

曾輯印《海源閣叢書》。楊紹和輯其生前書信《海源閣珍存尺牘》二十冊,珍藏於海源閣,散失頗多,今存兩冊。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