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杨仁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仁山
Remove ads

杨仁山(1837年—1911年10月8日),名文会仁山安徽石埭(今安徽池州石台)人。清朝末年佛教居士,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的奠基人,被尊称为“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楊仁山孫女為楊步偉,中國語言學家趙元任妻。

事实速览 杨仁山, 出生 ...

年谱

楊仁山出身官宦世家,其父楊樸庵,與曾國藩是同年的進士。但是楊自小不喜歡舉業,喜愛擊刺任俠,太平天國之亂時,曾襄助曾國藩辦理軍糧事務。精於工程事業,但富於民族情感,不願為官,曾國藩李鴻章「咸以國士目之」,後服職於江寧籌防局。

同治年間,楊仁山移居杭州時,曾想娶一名杭州姑娘為妻,但受到母親及正室的反對,只同意讓他納為妾,後遂作罷。但經此事後,楊終日悶悶不樂,漫步西湖。在杭州書店中,見到《大乘起信論》,大為激賞,從此嗜讀佛教經典,開始他的佛教事業。

同治五年(1866年),移居南京,創立金陵刻經處

光緒二年(1878年)受聘曾紀澤幕府,1880年(光緒四年)隨曾紀澤出使歐洲。

光緒12年(1886年),隨劉芝田出使英法,Holmes Welch 說他是第一個到過歐洲的中國佛教徒。在光緒12年的出使中,他在倫敦結識了日本學者南條文雄,歸國後與他密切合作,將在中國已失傳的佛教經典,重新自日本傳回中國,並編印出版。希望振興佛教[1][2],以佛教振興中國,作〈支那佛教振興策〉[3]

光緒34年(1908年),在金陵刻經處之下,建立祇洹精舍,這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化的佛學教育機構。但因經費短缺,1910年停辦。[來源請求]

死於宣統辛亥年(1911年)陰曆八月十七日(即公历1911年10月8日),武昌起義(公历1911年10月10日,阴历八月十九日)前數日,享壽七十八歲。

Remove ads

佛學思想

以「行在彌陀,教尊賢首」知名,平生志在諸宗並弘[4]

貢獻及影響

著作

  • 《杨仁山居士遗著》 金陵刻经处 1919年印行,臺灣文海出版社影印出版二冊。其書計含「大宗地玄文本論略註」、「佛教初學課本」、「十宗略說」、「觀無量壽佛經略論」、「論語發隱」、「孟子發隱」、「陰符經發隱」、「道德經發隱」、「沖虛經發隱」、「南華經發隱」、「等不等觀雜錄」、「闡教編」共十二種。

参考资料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