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勢文昌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沿革

東勢文昌廟的香火是由大埔縣人王懷盛遷移到臺灣時所攜帶的孔子、文昌帝君、韓愈、朱熹神位[1]。嘉慶年間,由貢生田利見等人在鯉魚伯公廟附近先建立私墊[2]。同治二年(1863年),由八個姓氏民眾建祠[3]。
1927年因水患,士紳提供900坪土地遷建於泰昌里現址[4][5]。東勢發展的重心,也因水患從鯉魚伯公廟附近曾移向文昌廟一帶[6]。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會鼓勵同屬於東勢郡的石岡、東勢、新社及和平區居民來此祭祀[7]。孔子誕辰日時,東勢郡守會親率武生、文生殺牛祭祀[4]。戰後時期,東勢鎮長會當主祭官、議員為陪祭官[8]。
後來發生管理委員會分裂成「文昌廟」與「文昌祠」兩個,導致糾紛不斷[2][4]。1994年,法院判決由建祠八大姓後代朱坤才、張泰勝組成的文昌祠祭祀公益文教管理委員會,取得產權[3]。
鎮民代表劉坤兆說,九二一地震時東勢文昌廟夷為平地,連帶造成廟旁廂房一家三口罹難[4]。廟的神像、古物暫放在文建會保存[9]。屬於祭祀圈的石岡、東勢、新社及和平四區信徒,認為其他區會主動修復,無人主動願意出面帶領重建[7]。2001年12月26日,地方人士成立重建委員會,推選鎮民代表會主席劉坤兆擔任主任委員[4]。到2004年時,此廟因人事和附近弱勢戶問題,已是東勢中唯一還沒重建的廟宇[9]。
管理委員會主委許煥禎眼見遙遙無期,找來前縣長陳庚金出任重建委員會主委後,才邁出重建第一步[7]。2006年11月1日,再度組成重建委員會,推選時任東勢鎮農會理事長吳武雄為主委、前台中縣長陳庚金為榮譽主委,決定原址重建,並展開募款[10]。重建面積有3000多坪,新建物以台中孔廟作參考[5]。最大特色就是設置「博士匾」,「進士匾」,分別做為石岡、東勢、新社及和平居民有博士學歷、或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及格者留名[11]。
2009年1月10日動土時,新台幣7500萬工程費僅募集1000多萬元[10]。2010年7月3日,陳庚金舉行上梁典禮,縣長黃仲生、東勢鎮長葉玉錦都前往參與[12]。2011年9月23日舉行入火儀式時,兩側廂房、圍牆和牌樓因缺2000萬元而還沒有完工[7]。

在地震前,會有大學社團來此拓印[1]。重建時,重建委員會商請台中縣書法協會理事徐菊英,集刻百多幅歷代和現代書法名帖作壁堵,以便進行拓碑教學[2]。但有幅中國大陸製的文天祥青斗石浮雕刻成「名」族英雄,遭以大埔話「打狗冇」嘲笑是不會讀書的小孩[13]。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