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松巴·益西班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松巴·益西班觉藏語སུམ་པ་ཡེ་ཤེས་དཔལ་འབྱོར་威利转写sum pa ye shes dpal 'byor,1704年—1788年),第三世松巴活佛佑宁寺高僧,土族(一说藏族卫拉特蒙古族),蒙古音译伊希巴拉珠尔蒙古語Сүмбэ хамбо Ишбалжир羅馬化:Sümbe khambo Ishbaljir),青海湟中人(一说互助、贵德、祁连托勒等地)。

生平

益西班觉三岁时由第一世嘉木样认定为第二世松巴活佛的转世灵童,六岁时在塔秀寺出家,1712年进入佑宁寺坐床。1723年前往西藏哲蚌寺郭莽扎仓学习,1925年在后藏时由第五世班禅额尔德尼比丘戒。次年被任命为果芒经院堪布。1731年回乡,1737年陪同第三世章嘉国师进京朝觐乾隆皇帝,其后章嘉国师授其“额尔德尼班智达”尊号。1739年回到佑宁寺,1742年再度赴京,次年返回。1746年后,先后担任佑宁寺第三十二任、三十五任、四十二任法台。1788年圆寂。[1][2]

学术著作

松巴·益西班觉在佛学天文历法药学等领域均有专著,一生著述约九函,六十七卷册,其中较出名的有《印、汉、藏、蒙佛教如意宝树史》、《青海史·奇妙梵曲》、《世界广论》、《益西班觉自传》、《甘丹新历》、《法行一宝》、《法行集要》、《医学四续难题》、《药物识别略述》、《药物异名》、《佛像、佛经、佛塔尺度经注疏·美丽花》等。[3]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