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柶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柶戲
Remove ads

柶戲擲柶戲(韓語:사희、 적사희、或윷놀이),又音譯為尤茨古中國四維四维戏,是漢朝晉朝時就有記載的傳統局戲[1][2][3],如今則是朝鮮民族的傳統遊戲。通常有两名以上参加者,通过掷出四块特制的木板,来决定各自在棋盘上所走的步数。

事实速览 韓文名稱, 諺文 ...

虽然柶戏的起源尚没有定论,不过一些研究根据在《太平御览》中曾提到百济有人玩一种类似游戏[4][5][6],因此他们认为,至少在朝鲜半岛三国时代就开始玩这种游戏了。柶戏在民间,特别是在山区或农村常被用作算命,不过现在已不多见。

博具

Thumb
柶戏棋盤
  • 棋盤通常為畫有兩對角線的正方形,四角之間的邊線再劃分四個棋點;中心點與四角的之間對角線再劃分四個棋點。共二十九個棋點。也有呈圓型的棋盤[7],有些會在棋點書寫「漢沛公西入定關中/舜重華垂拱平章中/樊將軍眦裂鴻門中/楚覇王南出潰圍中」等漢字[8]
  • 棋子每方四枚,可堆疊,以顏色區分,称作“”。
  • 擲具用四块特制的木棒,有两种:长斫bam,长斫用木头制成,有四根,长约15厘米,直径约2至3厘米,被从中间劈成两半。最常使用的是栗木,其次是桦木,因为这些木头比较沉,投掷时的声音比较清脆。Bam是木制的长约3厘米,直径约一厘米的木棒,同样被劈成两半。有点类似在埃及游戏塞尼特中所使用的木棒。
Thumb
長斫

博采

更多信息 采組, 彩名 ...

博法

  • 起點與終點為先行者的右下角點。
  • 棋子先置於一旁。
  • 輪流擲木棒,然後選擇以下三種行動之一:
    • 對一枚在場的己棋作行棋。
    • 放一枚己棋在起點並立刻行棋。
    • 將在終點的一枚己棋收回。
  • 行棋依采數移動,以逆時鐘方向移動,途中可穿過任何棋子,經過角點時,逆時針方向轉90度;經過中心點時,沿該對角線路徑。棋子若出發位已在角點,則改逆時針方向轉45度;若出發位已在中心點,則改沿離終點的最近路徑前進。必須擲出正好的采數才能回到終點。
    • 若行至敵棋處,將該些敵棋打回給原擁有者。並再擲一次。
    • 若行至己棋處,可疊在該些己棋上成為棋疊,之後一同移動,視為一枚棋子。
  • 獲得再擲一次時,先不行棋,而是先擲,直到沒有獎采時再對任意一到N枚的己棋行棋,並且不必照所擲出的采數順序走。N等於這回合的擲木棍的次數。
  • 先收回在終點的四枚己棋為勝。
Thumb
四種可能的行棋路徑。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