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格陵蘭自治公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格陵蘭自治公投,於2008年11月25日舉行,就是否擴大自治權進行公民投票。公投案於當年1月2日由格陵蘭總理漢斯·埃諾克森提出[1],1月7日,由於部分民主黨人的批評,埃諾克森澄清公投「與獨立無關」。[2]公投最終以72%的投票率和75.5%的贊成率大比數通過(其中首府努克的贊成率為63%)。

背景

格陵蘭自1775年起成為丹麥殖民地,1953年成為丹麥的一個省。1979年起,格陵蘭成為丹麥王國內擁有特殊地位的自治省,處于半自治狀態,擁有自己的地方議會,有部分地方事務如公共衛生、教育、社會服務等的自治權。1985年,格陵蘭退出歐洲共同體以維護自己水域內漁業的控制權。在丹麥,有勢力支持格陵蘭逐步走向獨立,但是在格陵蘭境內反響不大,因為格陵蘭的財政嚴重依賴於丹麥政府的補助。但是隨后獨立呼聲日益高漲,格陵蘭政府也期望隨著巨大冰層的融化,豐富的石油和礦產資源開採更便利。

自治委員會2003年的一份報告列出格陵蘭未來地位的六種可能[3]

方案

雖然公投案沒有實際的法律效力,但是丹麥議會已經表示尊重並且支持公投結果。這意味著自治權將在30個領域將大幅擴大,包括警察權、司法權、海岸防衛權,部分的外交事务管轄權,以及自然資源管理權(其中最重要的是更清晰的格陵蘭海床石油資源分配原則),格陵蘭語將成為唯一的官方語言。不過來自哥本哈根的財政補助將會逐漸減少。自治地位生效後,格陵蘭公民將在國際法下作為一獨立群體。[4]

結果

公投以大比數通過,其影響會於2009年6月21日,即地方自治制度建立的30周年時生效。[5]格陵蘭政府說這是「向獨立前進了一大步」。[4]

更多信息 公投案, 同意票 (同意之百分比) ...

參見條目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