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梁式引线技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梁式引线技术
Remove ads

梁式引线技术是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最初的應用於高頻矽開關晶体管和高速集成电路。這項技術消除了當時積體電路常用的勞力密集引線鍵合製程。它還能夠將半導體晶片自動組裝到更大的基板上,從而促進混合集成电路生產。[1]

Thumb
梁式引线集成电路

20世纪60年代初期,MP Lepselter[2][3]开发了一种制造技术,涉及在薄膜Ti-Pt-Au基底上电铸一系列厚的自支撐金圖案,從而產生了“梁”一詞。這些圖案沉積在硅晶片的表面上。隨後去除樑下方多餘的半导体材料,使各个器件分離,並留下自支撐梁引線或懸臂超出半導體材料的內部芯片。這些觸點不僅充當電引線,還為設備提供結構支撐。

专利

专利发明包括:

  1. 使用陰極濺鍍(等離子蝕刻/RIE)選擇性去除材料,美國專利#3,271,286;1966年发行
  2. PtSi半導體接點和肖特基二極體(PtSi Schottky Diodes),美國專利#3,274,670;1966年发行
  3. 包括梁式引线的半导体器件(梁式引线,Ti-Pt-Au 金属系统),美国专利#3,426,252;1969年发行
  4. 制作紧密间隔导电层的方法(空气绝缘交叉、空气桥、射频开关),美国专利#3,461,524;1969年发行
  5. 振动簧片装置(MEMS),美国专利#3,609,593;1971年发行

影响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