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梨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梨园是戏班的别称。历史上,梨園原本是唐朝皇帝遊樂的地方[1],舉行的活動包括拔河、打球等。[2]唐玄宗自作新曲名曰“道調法曲”[3],曾选伶人三百人在禁院梨园中歌舞,“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4],《霓裳羽衣曲》在梨园亦有表演。后遂称戏班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有时也称京剧为梨园。
一說梨园的最高長官為崖公。[5]梨园的乐官還有梨园教坊使、梨园使、梨园判官、梨园供奉官,都是高级管理者,由宦官担任。另外都知是低级乐官,由具备音乐才能的樂人擔任,后因乐官过多,无法管理,在都知之上,又设都都知一职。[6]安史之亂後,梨园逐渐衰落,白居易的《江南遇天宝乐叟》写道:“唯有中官作宫使,每年寒食一开门。”唐文宗时梨园又设仙韶院,大和九年,太常少卿冯定奉命对法曲进行改造。
梨园的音乐作品有些传播到民间[7]。梨園對後來的元雜劇、明清章回小說產生了很多的影響,因為唐玄宗常常上臺扮演丑角,所以在梨園中,通常以丑角為班主/領導,而玄宗亦被稱為梨園鼻祖。現時,也有很多戲曲藝術工作者稱自己為梨園子弟。
在日本,這個詞被反過來,以歧視的方式來形容歌舞伎演員的舊社會,是遠離一般社會規範的封建專門社會。
Remove ads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