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楊森 (軍閥)

中華民國軍事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楊森 (軍閥)
Remove ads

杨森(1884年2月20日—1977年5月15日)[1],旧名淑泽伯坚,字子惠,道号玉勇,男,四川順慶府广安人,中華民國军事人物,国民革命军將領,川军高级将领。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事实速览 楊森, 个人资料 ...
Remove ads

生平

北洋政府時代

杨森幼年就讀廣安紫荇書院,後入順慶府聯合中學堂。后来转而从军,1904年(光緒三十年)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在校期间,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自速成学堂毕业,加入四川的新軍第十七鎮朱慶瀾任该镇統制)[2][3][4]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後,杨森先是在王陵基麾下的四川陸軍第一師出任營長,後編入熊克武指揮的四川陸軍第五師,為四川省軍體系的基層軍官。二次革命時,楊森的立場為支持熊克武號召的國民黨反袁派部隊,但是被任職在貴州省軍部隊的雲南將領黄毓成給擊潰,楊森遭黃軍俘虜,但未被監禁或處決,而被黃毓成留用作為部隊副官。黃毓成被袁世凱猜忌而撤職後,跟隨黃毓成返回雲南,並被安插在雲南陸軍講武堂擔任教官。

1915年(民国四年)12月,護国战争爆发,雲南系軍隊響應蔡鍔號召改組為護國軍,楊森轉入雲南護國軍第一軍第二梯團司令官趙又新擔任中校參謀,並隨軍返回四川[2][3][4]。在護國戰爭勝利後,護國第一軍改組為駐川滇軍,楊森作為駐川滇軍的成員於四川活動。由於獲得滇軍將領信任,楊森在駐川滇軍擴軍時獲得了部隊指揮權,升任滇軍第二軍參謀長兼獨立團團長,該團後更名為第四混成團。

駐川滇軍的立場隨著護國戰爭結束,護法戰爭開始後開始複雜化,四川當地軍事實力派也因此開始策畫反雲南系軍人的行動。1920年(民国九年)3月,为响应「川人治川」的口号,楊森发表脱离滇軍宣言,將部隊帶離駐川滇軍,回歸四川省軍陣營。返回四川省軍後,他的部隊更名為四川陸軍第二師第一混成旅,並協助四川軍事實力派驅逐在四川境內的駐川滇軍,藉此擴大控制地盤。該部隊後被更名為四川陸軍第九師。

1921年(民国十年)2月,杨森的四川陸軍第九師驻扎重慶[2][3][4]。並獲得北京政府授予滬永鎮守使職務。獲得北京政府授銜,意味著在護法戰爭時楊森的立場站向了反護法軍政府,楊森在當時與同學,四川陸軍第二軍軍長劉湘同盟,共同消滅支持孫中山熊克武的四川陸軍第一軍部隊。該役稱為一、二軍之戰,但是在該戰役中劉湘兵敗,被迫下野。在劉湘被迫辭退第二軍軍長後,楊森承接了該軍軍長職務,但是部隊被熊克武給驅逐出四川,暫時駐留在湖北省宜昌市

在駐留在宜昌時,楊森、劉湘與直系軍閥軍事領袖吴佩孚接觸,為拉攏四川軍事實力派,吳佩孚在民國十二年(1923)操作讓北京政府於該年8月授予楊森部隊中央陸軍第十六師的頭銜,由北京提供餉彈恢復部隊戰力,楊森則任命9月晉升陸軍中将,10月23日授冠號將軍府森威将軍。藉由北京政府輸血,楊森與劉湘聯軍回復實力,並在民國十三年(1924)回師四川,佔領重慶、成都,部隊驻扎成都,並將熊克武的第一軍擊退至四川南境。

由於軍功與政治關係,楊森在1924年(民国十三年)先被任命为四川善後督辦,後被在劉湘、袁祖銘支持下出任四川省長公署省長,3月晉升陸軍上将,5月任四川軍務督辦,除了成為川軍派系中軍事實力最強者,同時也是北京國民政府在四川內的代言人。然而,劉湘和其他川軍指揮官对杨森的反感与日俱增[5][2][3][4]

第二次直奉戰爭直系戰敗之故,北京政府的主導權轉由奉系軍閥與皖系軍閥合作執政的局面,原本以直系作為政軍靠山的楊森開始在省內出現挑戰者,劉湘在與皖系領袖段祺瑞接觸輸誠後,段祺瑞在1925年(民国十四年)5月下令免除楊森的四川軍務督辦職務,並改任陸軍總參謀長,其四川軍務督辦由劉湘繼任。由於主政立場危機,楊森在7月發動四川統一戰役。但是戰役前夕大部分四川軍事實力派結成反楊森同盟,並且拉攏黔軍袁祖銘,並以十六師師長的權勢誘使策反了楊森部隊的四川陸軍第一師師長王纘緒。8月,楊森惨敗,退出四川逃往漢口,加入在直奉戰爭失敗後重新出山的吳佩孚號召之十四省討賊聯軍。出任該聯軍下的川軍第一路總指揮。

在驅逐楊森的四川省內,因為袁祖銘與劉湘的利益衝突問題激化,導致川軍一部分外逃外省集結在楊森陣營內,在民國十四年(1925)底,劉湘向楊森示好修復關係,楊森的川軍發兵返回四川省,與劉湘合作擊潰袁祖銘。1926年(民国十五年)2月,楊森出任四川督辦。5月,吴佩孚任命杨森为四川省長[2][3][4]。但是該任命未被執行,四川省政軍主導權實際上在四川督辦劉湘與其族兄幫辦四川軍務劉文輝把持。9月萬縣慘案中,杨森同英国軍队交战[6]

Remove ads

国民政府及行憲後時代

1926年10月,随着中国国民党勢力扩張,楊森宣布加入国民革命軍,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軍長。民國十六年(1927)中國國民黨清黨啟動後,楊森選擇向南京國民政府效忠,並在同年5月5日出任第五路軍前敵總指揮出兵征伐武漢國民政府。楊森在此役投入四個縱隊、計9個師沿長江東進湖北省,在5月16日與葉挺指揮的國民革命軍第24師接戰,後續武漢國民政府調集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國民革命軍第八軍多面夾擊楊森率領的第五路軍,至6月10日擊退楊森軍團攻勢。楊森部隊後撤在湖北彭家場通海口鎮等地收攏部隊時,因為由王文俊指揮駐守峰口鎮的四川陸軍第八師遭擊潰北遁,導致在峰口鎮北邊的彭家場與通海口直接受到武漢國民政府軍威脅,迫使楊森放棄進攻武漢,西撤荊州,但武漢國民政府軍隨後追擊,至6月20日武漢政府軍收復宜昌市。在民國十六年的東征失敗後,楊森在省內軍事實力大減,且遭到南京國民政府冷落,在1928年1月26日,南京國民政府以杨森因庇护吴佩孚而被问罪免除其二十軍軍長與川鄂邊防司令職務[2][3][4],該軍由郭汝棟接任軍長。

楊森遭撤職後雖然在四川省內實力大不如前,但仍然在政治立場未與国民政府交惡。在郭汝棟爭奪四川省主導權被劉湘軍隊擊敗後,楊森在民國十七年(1928)6月在萬縣自行宣布恢復二十軍軍長,國民政府為了牽制劉湘在四川省的獨強局勢,在同年10月撤銷原先宣布的劉湘罪名,並追認楊森軍長的合法性。楊森復出對劉湘形成顯著威脅,因此在同年劉湘軍隊與楊森指揮的二十軍再度開啟省內內戰。劉湘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二軍在規模與裝備上都優於多次重建的二十軍,民國十八年(1929)的下川東戰役二十軍再度遭到擊潰,楊森率軍退守四川省渠縣,失去了四川省東部的核心縣城與收入,無法再和劉湘爭取四川省主導權。

民國二十年(1931),楊森在羅澤洲與部下陳光藻發生衝突時,與李家鈺同盟發兵奪取羅澤州盤據的勢力圈,奪取了廣安縣岳池縣順慶縣等地控制權,並將二十軍麾下的6個混成旅擴編為3個師、8個旅編制。中國工農紅軍在四川省邊境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時,楊森作為地方軍閥也加入了圍剿中國工農紅軍的序列。在清剿川陝紅軍根據地時,楊森部隊折損了2個旅;因為與紅軍對抗損失過重的教訓,在對抗長征進入四川的中國工農紅軍時,楊森並未指示部隊積極進攻,但因為「剿匪有功」,南京國民政府在民國十四年(1935)10月進行川軍第一期整軍時,雖然二十軍實質兵力僅21個團、16,800人,但保留了該軍編制的三個步兵師,並發配國民革命軍133、134、135師之番號。民國二十五(1936)2月,杨森授陸軍中将軍階。

民國二十六(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編入國民革命軍第十九集團軍出川抗戰。杨森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团軍团長,指揮二十軍投入松滬會戰。1938年1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七集团軍总司令。1939年10月,兼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長官[2][3][4]

1945年1月,杨森任貴州省政府主席。1947年7月19日任國民大會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員貴州省選舉事務所主任委員[7][8]:8385-8386。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4月,转任重慶市市長及國民大會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員重慶市選舉事務所主任委員[9][10]。1949年6月,兼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1949年11月10日至12月7日,成立重慶衛戍總总司令部,杨森任总司令;解放軍攻占重庆後,楊森為西南軍政副長官並兼代川陝甘邊區綏靖公署主任[11]。同年12月,中国西南部的國軍溃败,杨森撤退台湾。此後,杨森历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理事長兼中國奥林匹克委員會主席。[2][3][4]

1966年8月15日,杨森登上玉山。1971年重陽節,楊森再度登上玉山[12]:140

1976年登上台北市南港山系最高峰,海拔375公尺,雖年齡有爭議,但那座山現在就是以此事命名叫做95峰。

1977年5月15日,杨森在台北病逝。享耆壽93歲[2][3][4]

家庭

Thumb
杨森赠给中华民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吴景濂的照片

楊森兄長是辛亥革命先烈,臨終託孤女於楊森。是為楊漢秀

楊森一生有原配妻子1人、续弦妻1人、妾10人,儿子21个,女儿22个。

  • 第一任妻子(元配):张氏,无子女。
  • 第二任妻子(续弦):谭正德,又名谭继贞,四川广安人,有长子杨汉忻、次子杨汉烈
  • 三姨太:刘谷芳,云南禄丰人,有子女5人。
  • 四姨太:田蘅秋,四川阆中人,有子女7人。
  • 五姨太:萧邦琼,四川泸县人,有子女5人。
  • 六姨太:陈顺容,又名陈凤英,有子女5人。
  • 七姨太:曾桂枝,贵州毕节人,有两个女儿。1929年被杨森杀害。
  • 八姨太:汪德芬,四川成都人,有子女4人。
  • 九姨太:蔡文娜,四川泸县人,有两个儿子。被杨森杀害。
  • 十姨太:郑文如,四川重庆人,有子女2人。
  • 十一姨太:胡洁玉,四川广安人,17岁时成为62岁的杨森的夫人,后成为美国核物理学教授,有一个女儿。
  • 十二姨太:张灵凤,台湾新竹人,17岁时成为90岁的杨森的夫人,有一个女儿。[13]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