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正负离子半径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正负离子半径比阳阴离子半径比(英語:Cation-anion radius ratio)是在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中用来预测离子化合物晶体结构的参数。其定义为离子化合中带正电的阳离子半径与带负电的阴离子半径的比值。通常情况下,阴离子的半径比阳离子半径大,因此常是阴离子占据晶格位点,阳离子则填充阴离子之间的空隙,因此可以根据几何关系预测晶体的结构。该法则是鲍林法则中的第一规则[1]。在给定结构下,可简称为半径比。

Remove ads

半径比规则与稳定性

Thumb
临界离子半径,以八面体配位(配位数为6)为例,蓝色为阴离子,红色为阳离子,其堆积方式平面图如图所示(阳离子前与后各有一个阴离子未画出),当阳离子与阴离子半径比rC/rA小于0.414(即√2-1)时,晶体就变得不稳定,所以称0.414为临界离子半径

半径比规则是指根据离子的配位方式的不同,每种配位方式存在一个临界的半径比[2]。其思想是将离子化合物中的阴阳离子视为不可压缩球体,意味着阴阳离子两种大小不同的“球”发生不等最密堆积,在给定结构下允许的阳离子大小范围由临界半径比决定[3]。如果阳离子太小,被吸引过来的阴离子之间会发生接触,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这种情况下其结构不稳定,也就是说当半径比下降到该特定结构的临界半径比以下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在刚好处于稳定极限时,阳离子接触所有阴离子,而阴离子只接触它们的边缘。对于大于临界半径比的半径比,结构预计是稳定的。

然而并非所有化合物都遵循这一规则。据估计,晶体结构只有约2/3的情况被这一规则猜中[4]。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是实际上化合物离子之间并非完全是离子键,有时会带有一定共价键成分[2]

下表列出了临界半径比与配位数之间的关系,从简单的几何学关系,可以得到下式:[5]

更多信息 临界半径比 ...
Remove ads

历史

正负离子半径比最初由Gustav F. Hüttig在1820年提出[6][7]。1926年戈尔德施密特英语Victor Goldschmidt将其推广到离子晶格中[8][9][10]。1929年,这一规则被合并到描述晶体结构的鲍林法则中,并作为当中的第一条规则[11]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