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武陵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武陵郡中国西汉时设置的,在今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境。

建置沿革

本名义陵,治辰阳县境内,因与毗邻蛮夷地界,多次被侵扰。光武年间治所东移,从而避免被蛮夷侵扰,朝议根据《左传》中的“止戈为武”,《诗经》中的高平曰陵改义陵为武陵[1]

漢代

漢高帝五年(前202年),改黔中郡武陵郡治所索县(今湖南省常德市东断港头乡城址村,一说治义陵县,今溆浦县南马田坪乡梁家坡村西北)。辖境约当今湖南省沅江流域以以西,贵州省东部,湖北省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地。

武陵郡属荆州刺史部西漢後期,武陵郡領十三縣:索、孱陵、臨沅、沅陵、鐔成、無陽、遷陵、辰陽、酉陽、義陵、佷山、零陽、充。王莽時,改武陵郡為建平郡東漢初復為武陵郡[2]

东汉時,武陵郡移治临沅县(今湖南省常德市西),省義陵縣,佷山縣改屬南郡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50年),析置沅南縣。漢順帝陽嘉三年(134年),改索縣為漢壽縣。其后辖境逐渐减缩。[3]

建安十三年(208年)荆州牧刘表死后,刘备奉刘表长子刘琦继任荆州刺史,武陵太守金旋向其投降(一作抵抗失败被杀)。孙权亦夺取部分武陵郡,以黄盖为太守,后交给刘备(即借荆州)。刘琦死后,其势力推刘备继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夺取武陵郡。

Remove ads

六朝

三國時期,武陵郡屬吳。刘备发起夷陵之战时,武陵郡蛮族等叛乱响应,但被步骘平定。吳景帝永安六年(263年),分武陵郡之零陽、漊中、充、臨澧、澧陽等縣立天門郡[4]

晉武帝太康中,武陵郡領十一縣:臨沅、龍陽、漢壽、沅陵、黚陽、酉陽、辰陽、鐔城、沅南、遷陵、舞陽。[5]東晉時,省鐔城縣。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分荊州立郢州,武陵郡改屬郢州。[6]陳文帝天嘉元年(560年),分荊州之天門義陽南平,郢州之武陵四郡,置武州,治武陵,以武州刺史領武陵太守。[7]

隋唐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滅陳,廢武陵郡,并临沅县、沅南县汉寿县武陵县,其地屬朗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朗州为武陵郡。武陵郡領二縣:武陵、龍陽。[8]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平蕭銑,改武陵郡為朗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朗州為武陵郡。武陵郡領二縣:武陵、龍陽。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武陵郡為朗州。[9]

武陵蛮

武陵郡境内有盘瓠种等民族,史称武陵蛮,又称五溪蛮。東晉南朝時,武陵太守、內史例加“安遠護軍”之號,以管理武陵蛮。[10]

人口

  • 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武陵郡有34177戶,185758口。[2]
  • 漢桓帝永壽二年(156年),武陵郡有46672戶,250913口。[3]
  •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武陵郡有14000戶。[5]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武陵郡有5090戶,37555口。[6]
  • 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武陵郡有3416戶。[8]
  •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武陵郡有9306戶,43716口。[9]

行政長官

武陵守(前202年—前148年)

武陵太守(前148年—9年)

建平大尹(9年—25年)

武陵太守(25年—300年代)

Remove ads

武陵內史(300年代—371年)

武陵太守(371年—387年)

武陵內史(387年—420年)

  • 羅企生,字宗伯,豫章人,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除,未之郡。[37]
  • 庾悅,字仲豫,潁川鄢陵人,晉安帝元興三年(404年)到義熙元年(405年)在任。[38][39]
  • 檀祗,字恭叔,高平金鄉人,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到五年(409年)在任。[38]
  • 檀道濟,高平金鄉人,晉安帝義熙五年(409年)到八年(412年)在任。[40]
  • 王鎮惡,北海劇人,晉安帝義熙八年(412年)到十一年(415年)在任。[41]

武陵太守(420年—435年)

  • 謝述,字景先,陳郡陽夏人,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到六年(429年)在任。[39]

武陵內史(435年—453年)

武陵太守(453年—470年)

武陵內史(470年—502年)

武陵太守(502年—514年)

  • 張緬,字元長,范阳方城人,梁武帝天監中在任。[52]

武陵內史(514年—552年)

  • 白渦,梁武帝普通五年(524年)在任。[53]
  • 杜崱,京兆杜陵人,梁元帝太清三年(549年)承制時出任。[54]

武陵太守(552年—565年)

  • 吳明徹,字通昭,秦郡人,陳文帝天嘉元年(560年)到二年(561年)領。[7]

武陵內史(565年—589年)

  • 樊毅,字智烈,南陽湖陽人,陳宣帝太建初解領。[55]
  • 陳方慶,吳興長城人,陳後主至德二年(584年)出領。[56]
  • 鄔居業,陳後主禎明中領,禎明三年(589年)為隋軍所殺。[57]

武陵郡太守(607年—621年)

武陵郡太守(742年—758年)

國主

晉朝武陵國(300年代—371年,387年—403年,404年—420年)

武陵國(300年代—371年,387年—403年,404年—420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陵王 莊王 司馬澹 300年代—311年 司馬伷第二子
2 武陵王 哀王 司馬喆 司馬澹子
3 武陵王 威王 司馬晞 318年—371年 司馬睿子
國除;後復
4 武陵王 忠敬王 司馬遵 387年—403年 司馬晞孫
楚受禪,降封彭澤縣開國侯;晉匡復,復國
4 武陵王 忠敬王 司馬遵 404年—408年
5 武陵王 定王 司馬季度 ?—412年 司馬遵子
6 武陵王 司馬球之 ?—420年 司馬季度子
宋受禪,國除

楚朝武陵國(403年—404年)

武陵國(403年—404年)[58]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陵郡王 桓石康 403年—404年 桓豁子
晉匡復,國除

南朝宋武陵國(435年—453年,470年—479年)

武陵國(435年—453年,470年—479年)丨食邑2000戶→5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陵郡王 劉駿 435年—453年 宋文帝第三子
即皇帝位,國除;後復
2 武陵郡王 劉贊 470年—479年 劉駿弟子
齊受禪,國除

南朝齊武陵國(479年—502年)

武陵國(479年—502年)丨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陵郡王 昭王 蕭曄 479年—494年 齊高帝第五子
2 武陵郡王 蕭子某 ?—502年 蕭曄子
梁受禪,國除

南朝梁武陵國(514年—552年)

武陵國(514年—552年)|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陵郡王 貞獻王 蕭紀 514年—552年 梁武帝第八子
即皇帝位,國除

南朝陳武陵國(565年—589年)

武陵國(565年—589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陵郡王 陳伯禮 565年—589年 陳文帝第十子
陳亡,國除

參見

徵引文獻及註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