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毗湿奴

印度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毗湿奴
Remove ads

毗湿奴梵語विष्णु羅馬化:Viṣṇu),也譯为毗紐笯毗濕紐維世奴,其他称号有诃利(Hari)、幻化天王,奧義書中又把那羅延(Nārāyana)、那羅僧訶(Narasimha)、婆藪天英语Vāsudeva(Vāsudeva)等列作其化身,是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梵天主管「創造」、濕婆主掌「毀滅」,而毗湿奴即是「守護」之神,印度教中被視為眾生的保護之神,其性格温和,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且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印度人大多信仰濕婆和毗湿奴,在尼泊爾泰国,國王被認為是毗湿奴化身。

事实速览 毗湿奴, 其他名稱 ...
Thumb
11世纪,毗湿奴与其化身雕刻

佛教称为毗紐天,又譯作毗搜紐天毗瑟笯天毗瑟拏天韋紐天遍入天遍勝天遍聞天[5],亦常將其等同於那羅延天

Remove ads

背景簡介

毗濕奴最早出現在《梨俱吠陀》,其特点是三步就能夠走遍世界,象徵太陽於上午、中午、下午的人格化。在早期文献中,毗湿奴的地位不高,多被认为是因陀羅的助手。後來毗湿奴的地位逐漸上升,成為印度教的主神之一,與梵天湿婆齊名。

毗湿奴的坐骑为迦楼罗,妻子是吉祥天女。印度教的毗湿奴派(Vaishnavism)专门供奉他,全印度有一千多座庙宇。

毗湿奴常以象征着无穷、无限的深蓝色皮肤之相貌出现,擁有四只手臂,並骑在神鸟迦楼罗或坐在莲花上。四支手臂分別拿著不同的神器:善見神輪法螺蓮花,以及金剛杵。另一常見的形象,則是毗濕奴横躺在千頭巨蛇「舍沙」(阿難陀龍王)身上,他從肚臍中长出来的蓮花诞生出创造之神梵天,而吉祥天女則隨侍在身邊。

有一传说,濕婆之妻達剎約尼的父親達剎,不敬重濕婆,為此達剎約尼自焚抗議。失去妻子的湿婆,怒將達剎梟首,然后温柔地抱起妻子的尸体,跳起悲伤舞蹈,世界因他的“破坏之舞”濒临灭亡。闻讯赶来的毗湿奴为了拯救世界以及减轻湿婆的痛苦,在湿婆跳舞时,将達剎約尼尸体切割成五十塊,散落於各地,形成了印度的50处圣地(Shakti Peethas)。達剎約尼後來轉世為雪山神女,與濕婆再續前緣。

另一传说,梵天一次於眾神集會之中與濕婆辯駁,究竟誰的法力較強,濕婆憤怒,拔劍砍斷了梵天第五個頭顱(故現在梵天只有四面,俗稱四面佛)。眾神皆對濕婆如此暴戾之舉感到不滿,大罵其為「殺梵之賊」,毗濕奴出來調停事件,拋起了法螺、金剛杵、蓮花三樣法器,法螺大鳴降低了濕婆神的聽力,蓮花兩片花瓣落在濕婆神的眼睛上,遮掩其視力,濕婆神於是張開額頭的眼睛,並自眼中燃燒火燄,金剛杵随之落下直逼濕婆的第三隻眼。濕婆知道自己落敗,於是回到喜馬拉雅山隱居修行,苦練自己的額上之眼。

又另一传说,湿婆被魔王巴斯馬瑟(Bhasmāsura)的苦修感动,赐给他“触摸谁的头,谁就會化為灰燼”的能力。但巴斯馬瑟性好女色,忘恩負義地想要用这一能力加害湿婆,以佔有濕婆美艷的嬌妻雪山神女,毗湿奴化身成有著美麗的容貌、姣好的身材,與極其曼妙的舞姿美女摩西妮(梵語मोहिनी Mohinī),为湿婆解危,摩西妮與魔王相約,只要魔王能與她跳出一樣的舞,就願意以身相許。色迷心竅的魔王立刻應允,也隨著摩西妮的動作碰觸自己的臉頰,隨即他被自己的能力化为了灰烬。之后湿婆让毗湿奴再一次幻化成摩西妮,以便讓湿婆看清“幻影”(māyā)。当毗湿奴答应他的请求后,湿婆因为摩西妮的美而失去理性,疯狂追逐并拥抱摩西妮。

以上毗濕奴與濕婆之間的故事,在印度教不同派系以及不同地區皆有許多變化之版本。

Remove ads

十大化身

毗湿奴作为保护者和维持者拥有许多化身,化身的种类和数量在不同的资料表现不同,其中最著名的十大化身,分别是: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